假冒貨品賣通街 五十步笑一百步

繼日前海關查獲一批假冒「新奇士」的非洲劣質橙,本報又揭發不法分子以次貨「巴通米」冒充「金鳳米」出售。橙是冒牌的,米也是冒牌的,還有甚麼是真的呢?香港儼然淪為「假貨之都」,與臭名遠揚的內地「山寨大國」相比,只是五十步笑百步。

泰國米是港人主食,因此令不法分子覬覦。最近有油米公司在全港各區派發卡片,以「今日落單明日送到」的外賣方式,兜售二十五公斤裝的「金鳳米」,本報記者跟蹤直擊,發現元朗逢吉鄉一個簡陋鐵皮貨倉竟然是這些廉價金鳳米的「原產地」,來歷不明的白米被拆袋倒入注米機,再裝入有金鳳米字樣的米袋內,由訂購、包裝到送貨,均由該集團一手包辦。金鳳米香港代理則聲明,正宗金鳳米都是泰國原裝入口,到港後不會重新包裝。海關接獲查詢後才如夢初醒,表示將採取執法行動。

本應泰國原裝進口的金鳳米,結果卻是「元朗製造」,簡直是天大笑話。事實上,儘管假冒金鳳米與正牌金鳳米外表相似,一般消費者不容易辨別,但在包裝、品質、價錢上大有不同。金鳳米是每年一造,而假冒米可能是產自泰國的巴通米,屬一年幾造,品質相差甚遠。正所謂,殺頭的生意有人做,虧本的生意無人做,二十五公斤裝金鳳米成本已是三百八十元,有人以低於成本的三百三十元出售,其中必有蹊蹺。

既然金鳳米有假冒,其他品牌相信也不例外,業內人士指市面出售的米不少是冒牌貨,問題的嚴重性由此可見一斑。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既然冒牌米賣到成行成市,連記者都可以輕易追蹤到冒牌米的生產及銷售過程,為甚麼當局竟然蒙在鼓裏呢?到底是真無知,還是假無知呢?

世不患無法,而患無必行之法,本港不乏打擊假冒產品的法例,早前實施的《商品及說明條例》更是當局執法的尚方寶劍,問題是當局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為不法分子大開方便之門,成為坑害消費者的幫兇。雖然冒牌米、冒牌橙吃不死人,但千里之堤,毀於蟻穴,當局打擊冒牌食品手軟,其他假食品甚至毒食品自然會乘虛而入,香港遲早變得如內地一樣,無物不假,無物不毒。

誠信易毀難建,內地居民之所以蜂擁來港掃貨,引發中港矛盾,根源在於內地官商勾結,法治不彰,執法機構充當無良商家的保護傘,以致偽冒假劣產品氾濫成災,消費者完全失去信心。內地的今天,可能就是香港的明天,香港人今日罵內地人為「蝗蟲」,明天有可能成為別人口中的「蝗蟲」。

回歸十七年來,香港競爭力每況愈下,法治、廉政、新聞自由等核心價值已經逐漸消失,港人引為自豪的東西買少見少,如果連商業誠信也一併失去,正貨之都淪為山寨之都,民以食為天變成民以食為憂,恐怕也就是「一國兩制」徹底淪為「一國一制」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