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在大嶼山梅窩養病,當時步履不穩,須用手杖保持平衡。為了康復,每天由梅窩乘巴士往東涌室內公共泳池游泳,獨個兒往返。
對殘疾人士來說,保持自我照顧能力乃重大鼓勵,逾小時來回旅程,不僅為身體康復,亦為心理康復。
下午放學時間,巴士人擠,大都是學童、家長、外傭,遊客不多。持手杖乘客理應不愁沒座位,因巴士有預留給老弱殘疾座位;但亦非必然,曾試過由梅窩全程站立到東涌。霸佔殘座者每是本地人,有戴耳筒夾雜英文和廣東話不停講電話的、有穿校服的,也有攜帶工具箱收工回東涌的。
東涌室內泳池設備佳,服務員友善。平常上班時間並不擁擠,整個冬季在此游泳,沒發現此遊客區的世界級暖水泳池被遊客「攻陷」。泳後餘興是「慢」步至東薈城露天食肆喝咖啡。此乃遊客集中點,找座位不易,但每因行動不便而獲讓座,讓座者以操普通話內地遊客居多。曾有年長男士對我說:「坐,坐,這是留給老伴的。她愛購物,或已忘記回來!」後往商場走,有人替我拉門,我致謝,她回應:「甭謝!」原來又是內地遊客。
有二百多人受訪的民調指,四成六東涌居民反對以旅遊作東涌經濟支柱,贊成者只有三成二。有傳媒以此大做文章,謂東涌將被內地遊客「攻陷」。但此報道對身歷其境的殘疾人士來說,似偏頗失實,第一身經驗告知內地遊客不僅沒攻陷東涌,反令該地更友善可愛,問題或只是自我中心、對殘疾人士視而不見,卻戴有色眼鏡看內地人的本地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