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今四海貧士多,我救無術可奈何」,這兩句古詩恰恰是今日的社會現實。香港貧富懸殊嚴重,深層次矛盾惡化,前朝政府扶貧無計,半途而廢,今屆政府另起爐灶,重設扶貧委員會,充分顯示出撥亂反正、適度有為的決心。然而,貧窮問題千頭萬緒,扶貧說易行難,單單有決心是不夠的,最重要的是必須對症下藥,作出全面規劃和長遠承擔。
新成立的扶貧委員會由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擔任主席,下設六個專責小組,包括社會保障和退休保障、教育、就業和培訓等,除了四名官方成員,還有十八名來自社福界、學術界、商界及立法會的非官方成員。林鄭月娥表示,扶貧委員會有六大職權範圍,重點放在政策的檢視和改善方面,有研究,亦有行動,所以,關愛基金及新設的社會企業發展基金亦撥歸委員會管轄。
眾所周知,扶貧已不是甚麼新鮮事物,港府○五年首次成立扶貧委員會,煞有介事地開過幾次會,巡過幾次區,提過幾十項建議,可惜人一走茶就涼,隨着扶貧委員會○七年被曾蔭權解散,這些建議亦告煙消雲散,以致幾年下來,貧窮問題更加嚴重,社會矛盾更加惡化。如今新政府重設扶貧委員會,並計劃首次訂定貧窮線,顯示出對貧窮問題的高度重視,這無疑值得肯定,問題是到底該如何扶貧呢?
不患寡而患不均,香港是一個富裕城市,經濟持續增長,蛋糕愈做愈大,惟基層市民得到的反而愈來愈少,導致富者愈富,貧者愈貧,這正是分配不均的結果。面對這個問題,港府一味以派糖敷衍民意,幾年來共派掉二千多億元公帑,可惜貧窮人口不減反增。
事實證明,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單靠派糖根本無法解決貧窮問題。香港貧富懸殊的癥結在於經濟結構單調,社會欠缺流動性,加上基層子女接受優質教育的機會愈來愈少,令窮人失去脫貧的機會,甚至出現跨代貧窮,這個結構問題一日不解決,不管當局如何派糖、如何扶貧也無濟於事。歸根究柢,致力發展多元經濟,為基層市民製造更多就業機會,為年輕人提供更多向上途徑,這才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扶貧措施。
當然,隨着人口不斷老化,長者貧窮問題日益嚴重,這也是扶貧委員會必須重點研究的課題。香港安老政策殘缺不全,退休保障嚴重不足,以致愈來愈多長者老無所依,老無所養,所以,盡快研究推行全民退休保障的可行性,比其他扶貧措施更加迫切、更加重要。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當局肯正視貧窮問題,總好過繼續扮鴕鳥,然而扶貧說易行難,成立扶貧委員會只是開始,要真正達到減貧、滅貧目的,必須多管齊下,持之以恒,如果一味空談,流於做騷,隨時重蹈覆轍,一事無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