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羊補牢歎慢板 美容依舊無王管

大型醫學美容集團發生駭人聽聞的奪命事故,暴露整個行業處於無王管狀態,港府亡羊補牢,決定檢討法例,加強規管,可惜,整個程序蝸行牛步,可能要拖上幾年才能完成,在這段真空期內,當局如何確保不會再發生類似事故呢?

港府昨日宣布成立督導委員會,檢討包括醫院、護養院及非牟利診所等私營醫療機構的規管,將明確界定高風險的醫療程序,區分普通或醫學美容療程,監管從事相關療程的人士、機構及轉介病人安排等。然而令人莫名其妙的是,單是檢討便要花上整整一年,加上繁複的諮詢、立法程序,隨時要拖三、五年才有望成事。難怪有人質疑遠水難救近火,未能及時解決醫學美容所出現的種種亂象。

現時規管私營醫療機構的《醫院、護養院及留產院註冊條例》和《診療所條例》,分別於一九三六年及一九六三年訂立,自一九六六年以來就沒有再進行重大修改,早就不合時宜,當局提出檢討固是應有之義,問題是檢討過程曠日持久,這段真空期該怎麼辦呢?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高永文表示,衞生署會聯同海關及消委會,加強監察和跟進懷疑有問題的廣告或投訴個案。不過,美容行業泥沙俱下,招徠手法無奇不有,衞生署及海關加強監察廣告,只是聊備一格;至於消委會更被視為無牙虎,往往接到投訴也無能為力。消委會主席劉燕卿坦言,當局須在過渡期內「兩條腿走路」,一方面教育市民醫學美容的風險,不要胡亂接受醫療程序,另一方面則要讓美容業界清楚知道,哪些美容程序可以提供、哪些醫療程序不宜提供,而治本之計還是盡快完成檢討及立法,對不同類型的醫學美容作出清楚定義。

歸根究柢,醫療與美容界線不清,是所有亂象的根源所在。香港美容業總會承認,現時美容院與醫生關係混亂、千絲萬縷,有合作關係,亦有從屬關係,有醫生自行開設美容中心,亦有診所提供醫學美容服務,可謂五花八門,混亂不堪,不僅增加當局規管的難度,亦造成責任上的灰色地帶。

以這宗奪命美容事故為例,儘管多個政府部門介入,警方更聲稱循刑事方向調查,追究是否有人涉嚴重疏忽導致誤殺。但問題是,現時法例存在漏洞,加上美容療程涉及多個繁複程序,到底應由美容中心、醫生還是化驗所承擔責任,恐怕連當局也說不清。說到底,監管法例一日未落實,所謂追究責任也就無從談起。

事實上,今次檢討不但過程緩慢,而且範圍太廣,涉及幾千間私營診所,本末倒置,費時失事,為何當局不將檢討重點放在監管美容中心呢?這不是更簡單快捷嗎?古人說,「事未至而預圖,則處之常有餘;事既至而後計,則應之常不足。」長期以來,醫學美容亂象叢生,當局視若無睹,放任自流,終於搞出人命,如今連檢討法例、亡羊補牢也大唱慢板,寧非咄咄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