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高息口防走資 最怕治標不治本

香港社會持續動盪,時近歲晚,資金流動成為市場一大關注點。各銀行近期不敢怠慢,紛以高息吸引存款,好備跨年錢。問題是,香港動亂未止,資金尋求避風港是人之常情,捨港而去能夠怪誰?單靠那多一點點的利息,實難扭轉走資的勢頭。政府若無法有效平定亂局,改革制度,非但資金難留,隨時更會令經濟走上沉淪不歸路!

年初以來,中美貿易戰對香港經濟的負面影響逐漸浮現,加上六月本地的反修例風波引發一場政治風暴,令經濟急劇收縮。香港十一月採購經理指數(PMI)創自二○○三年四月以來最低,其中業務活動量更創出歷來最大跌幅,顯示香港經濟正陷入沙士以來最嚴重的衰退。政府更預計本財政年度將會是十五年來首次出現財政赤字,全年經濟收縮1.3%。顯見內憂外患,令香港經濟深陷泥沼。

老實講,經濟總有周期,下跌周期並不嚇人,只要投資環境能夠維持,逆境總會過去。問題是,如今香港面對的情況,並不是普通的經濟周期調整,而是一場回歸以來最大的政治風暴。接近半年的亂局仍未知如何收科,動搖國際對香港管治、法治及效率的信心,更讓美國藉此打「香港牌」,把香港視作政治籌碼。地緣政治風險急升,足以令外資決心將業務和資金撤離。畢竟亞洲區並不缺其他商業樞紐選擇,香港亂局既沒有解決迹象,何解要強留在此冒風險?

集資達一百億美元的阿里巴巴上月在港上市,認購資金解凍,一個月期香港銀行同業拆息曾回落數天,但本月又再輾轉向上,反映走資的憂慮無減。事實上,新加坡十月境外居民存款升至近五百億坡元,創三年半新高,外幣存款更創自一九九一年有紀錄以來最高,幾可肯定是受惠香港的亂局。最令人擔心的是,香港走資可能已成為一個中長期趨勢,再加上年結因素,對資金流極度敏感的銀行業亦不得不主動利誘存戶,以高息搶奪資金,其所傳遞的警示不容忽視。

然而,短暫輕微提高利率挽留存款,無助緩解走資趨勢,皆因觸發走資的根本問題並未得到解決。回歸以來,特區政府管治能力一屆不如一屆,民生經濟政策一無是處,結果敗政出怒民,暴亂豈非無因?不解決內部管治缺失這個「亂」的根源,民憤難平,更難抵外部干擾,遑論能回復國際都會的舊貌。所謂哀莫大於心死,香港人寧願去別國做二等公民,外資避險決心一去不復返。人財兩空,未來的路,香港該如何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