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全球指數提供商MSCI今年內第三次擴大A股納入因子,「被動資金」必須在昨日收市前完成追貨行動,令透過中港互聯互通機制的北向資金淨流入額創新紀錄。不過,正所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鑑於中美角力持續,這可能是一把雙刃劍,恐怕為未來全球股市出現更大波動埋下伏線。
隨着最新一次擴容完成,MSCI年內「三步走」計劃圓滿結束,A股納入因子從去年的5%,增至今年的20%。有券商估計,此舉將令今年全年外資流入A股總額達3,200億元人民幣,為一四年「滬港通」開通以來,最高年度流入金額,未來幾年因子或有望升至30到40%,惟取決權在MSCI,若其有意再擴大比重,最快也要明年五月前後。
A股獲國際重視及認同,固然可喜,象徵中國企業在世界舞台上嶄露頭角,成為骨幹之一。惟必須留意的是,任何指數因子是可加,亦可減的,目前中國在全球具一定影響力,A股自然獲青睞,但他日若出現突發情況,全球金融市場受牽連的程度就更大,尤其中美正值角力之時,一旦雙方關係驟然急轉直下,問題會變得十分複雜,最明顯的風險就是爆發金融戰!現時美國國會已泛起一系列制華方案,並不斷向美國大型退休基金與投資基金施壓,要求限制基金投資中國公司,包括含有中國公司在內的國際指數。
換言之,今次A股獲多番擴容,若他日美國國會成功迫令政府禁止將公務員及軍人的「儲蓄」,投資於中國相關基金或指數的話,指數機構亦有可能會因應情況而作出調節,資金可短期內迅速流出,情況猶如昨日創紀錄一樣,只不過是相反操作而已。再者,美國總統特朗普反口覆舌、朝令夕改已司空見慣,沒甚麼是不可能發生的。
面對這把雙刃劍,中國更需紮實地搞好實體經濟,才是防範的最佳對策。人民銀行近日發表報告指出,目前在4,379家銀行業金融機構中,約有13%或586家被視為「高風險」,主要集中在農村中小型金融機構。人行較早前亦對30家大中型商業銀行進行壓力測試,若假設中國經濟增長放緩至5.3%,就有9家資本未達標;若經濟增長再大幅放緩至4.15%,更有17家未能通過測試。
由此可見,與其將焦點放在A股吸資破紀錄,倒不如更務實地落實經濟政策,只要底子厚,才能承受他國惡意的攻擊。謹記「針無兩頭利」,切忌雀躍於資金湧進而作出自我陶醉的預測,而忘卻退潮的威力更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