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犯用戶私隱 百度為錢服務

網絡時代,個人訊息安全問題備受關注,不法分子透過各種手段竊取用戶私隱,倘若一些網絡平台經營者自身亦缺乏保護用戶私隱意識,並視之為生財工具,勢會令情況變得更糟。內地搜索引擎百度早前遭人入稟控告,指其旗下一款手機應用程式毀約違法,涉嫌侵犯用戶私隱,要求對方停止侵權並公開道歉,從而將百度一貫為錢服務的自私本質再次暴露出來。

提告者是上海外國語大學一名陳姓女學生,聲稱百度旗下「貼吧APP」濫用用戶地理位置資訊,頻繁向其發送商業廣告,在系統中取消授權明確拒收亦無用,認為該行為違反了《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相關應用程式中的隱私政策條款亦未對保護個人訊息等方面盡到提示說明義務,甚至有所隱藏,則屬違反《網絡安全法》。正如陳女表示,提告初衷是想大眾提高保護個人私隱意識,自發參與維權,以免受無良商家侵害,表示百度不停止侵權,決不同意調解了事。

官非不斷 屢教不改

說起百度侵犯用戶私隱問題,過往可謂官非不斷,以致國家工信部日前剛剛發布的今年第5批關於侵害用戶權益行為的APP通報中,又有多款衝着百度而來,具體操作則包括違規收集、使用個人訊息,強制用戶使用定向功能,APP強制、過度、頻繁索取權限,應用分發平台上的APP訊息明示不到位等多個方面;此前一些批次通報中,百度亦曾榜上有名,所涉還包括私自將用戶訊息共享給第3方,或是不給權限便不讓用戶使用等問題。至於百度貼吧本身亦曾因為存在嚴重違法或不良訊息而遭當局多次約談整改,結果每每被指整改不力,最終成為屢教不改的慣犯。

有果必有因,百度之所以如此無視法規和無良,絕非無迹可尋。正如百度掌舵人李彥宏曾經說過,中國人對私隱問題不甚敏感,更美其名曰觀念開放,表示用戶以之交換其他便利純屬自願行為,同時百度亦可以拿用戶的數據「做一些事情」;又希望中國人可以「更加開放」,這樣能讓彼此更加受益,如果用戶願意,百度會繼續這樣幹下去。

能將錯誤邏輯說得如此冠冕堂皇、理直氣壯,想必也只有李彥宏這種人能夠做到,看似出賣用戶私隱能夠創造雙贏局面,其實最着數的還是百度,一再以卑劣手段達致賺錢目標,百度堪稱自私到了骨子裏。

必須指出的是,工信部此次通報所涉侵害用戶權益的APP多達131款,牽扯內地不少知名網絡運營平台及實體企業,當中有些單位更與百度一樣,屢被要求整改,卻屢上通報名單,說明利字當頭,誠信守法經營總是很難,犧牲用戶權益總是很易,當局不加大力度整治,行業亂象只會沒完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