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橫捭闔:世界島與心臟地帶

在當下的中美關係當中,中國的立場很清楚,就是構建兩國的「新型大國關係」,求同存異,以追求合作共贏為主軸。相對來說,美國對中國的看法和情緒則複雜得多。不久前,前美國國務卿基辛格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二○一六經濟峰會」上呼籲兩國要努力謀求共識,他表示兩國間不應該存在所謂的「修昔底德陷阱」(指一個新崛起的國家遲早會跟現存大國發生對抗甚至戰爭)。這兩個當今世界的第一和第二大經濟體能夠在很多領域合作,將為全球取得建設性成果。

可惜,「修昔底德陷阱」近年在美國外交界經常被提及,反映美國一部分政界人士對中國崛起的另一種感受。這種不安源於美國的全球戰略考慮,或者可以從麥金德的「心臟地帶」理論找到根源。麥金德是十八世紀英國地緣政治和地理學家。他在一九○四年發表的《歷史的地理樞紐》提出上述理論,內容大致是把歐亞大陸看成是「世界島」,心臟地帶是世界政治的樞紐區,人力和物力資源豐富,遠離海洋。哪個強國能夠控制這個地區,便能夠成為陸地強權。而一個大陸強權在陸地不受其他挑戰,並且擁有足夠資源建造艦隊時,便足以擊敗海洋強權。這便是對中國崛起擔憂之源。

「心臟地帶」理論同時指出,沒有這兩項條件,海洋強權便能勝過陸地強權。如果海洋強權要壓抑大陸強權的崛起,便需要從「世界島」的兩端海岸遏制大陸強權的出海口;這正是美國「重返亞太」,以至最近在南海各種事端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