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調查指北京超越紐約,成為最多十億美元富豪居住城市。然而,有關報告曾一度被戲稱做「殺豬榜」:在調查進行的十七年裏,共有三十五名富豪出現問題,其中有十八名富豪入獄。這些「問題富豪」主要因賄賂、貪污以及其他經濟犯罪被判入獄或陷入法律糾紛,但願北京那些億萬富豪,都是「家風清白」者。
然而,有人慨嘆,當年鄧小平提出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然後走均富之路;三十多年過去,均富遙遙無期,奔小康依然是摸不着的「中國夢」,中國還是世界上貧富懸殊最嚴重的國家之一。
事實是,自一九八八年至二○○八年,世界人口中最富有百分之一的人群收入增加了百分之六十,而最貧窮的百分之五收入毫無變化。收入提高最大的是世界各地的精英階層:富裕國家的金融和企業行政人員,以及中國、印度、印尼和巴西的大批新興中產階級。
看來貧富差距是全球性問題,但在中國的貧困問題卻特別令人揪心,皆因中國自一九七八年以來,雖取得巨大的經濟成就,可是自一九八○年中期以來,儘管經濟仍然保持快速增長,減貧卻出現放緩趨勢,尤其對山區兒童、農村老人的照顧,顯然要加把勁。有關兒童吃不飽的新聞,只要上網搜尋就一大堆,不必老朽在此嘮叨。
「食者生民之天,活人之本也。」古代把治國與吃聯繫起來,吃飯茲事體大,關乎民安國泰,故《禮記》對災年天子的衣食行都有規定:「年不順成,則天子素服,乘素車,食無樂。」這總算體現「與民同憂」。管子說:「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先解決貧困地區的吃,建設精神文明有了物質基礎,一切好辦;否則,單是富豪年年增,超過美國也沒甚麼值得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