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明鏡:「十三五」香港被鞭打前進

「十三五」規劃有港澳專章,稱要「提升港澳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中的地位和功能」,支持香港鞏固和提升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三大中心地位等等。問題是,誰去「提升」?誰去「強化」?誰去「推動」?到底是靠國家還是靠香港自己?

記得香港回歸之初,香港與內地在經濟發展、在大型工程項目遇到矛盾的時候,北京總是偏向香港,寧可傷害內地的利益,也遷就香港。最典型的事例是港珠澳大橋,當時的粵省長盧瑞華打死都不同意這個名字,說廣東出資佔大頭,主體工程也是廣東做,應該叫「粵港澳大橋」。「官司」打到北京,結果中央判香港贏。原本,這條橋廣東堅持「雙Y」,在深圳也有落橋點,但是香港堅持「單Y」,最終中央還是撐港,廣東便自行建設中山到深圳的通道,廢了這條橋的一半功能。

好了,到了今天,三禪覺得中央不但不撐香港,反而要求香港深化與內地合作,從而提升自己的競爭力。在廣東,前海、南沙、橫琴的自貿區其實是模仿香港自由港的政策,從某種意義來說則是搶了香港的生意,但是「十三五」規劃則要求香港加快與這些平台合作。

「十三五」規劃支持澳門旅遊,但是不提香港旅遊,只支持香港三大中心,實際上也不阻止內地發展這三大業務。據香港統計處三月七日公布的數據,二○一五年香港港口貨物吞吐量下跌百分之十三點八。在世界前五大最繁忙港口當中,唯獨香港在過去十年出現下滑,上海、深圳、新加坡、寧波都大幅增長。德意志銀行預測,未來十年,香港港口貨物吞吐量將下降一半。

三禪覺得,單靠香港自己恐怕不行了,可能要國家鞭打香港去做。這就是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