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吟虎嘯:感覺良好自認是個人物

香港回歸實施「港人治港」,具體內涵是甚麼,相當籠統和模糊。從「人」的層面「講政治」,那就是鄧小平講的「以愛國者為主體」;從制度、社會等層面講法制,那就是《基本法》的相關規定。不論是「講政治」還是《基本法》,當年的基本精神都是「宜粗不宜細」,之所以如此,一是當年根本沒有相關實踐和經驗,想「細」也細不起來;二是朝廷真誠希望實施「港人治港」,實施「一國兩制,高度自治」,認為這是解決香港問題唯一正確的方針,同時也對「港人治港」很有信心,認為「港人治港」一定能行,不要這也不放心,那也不放手,處處設防,盡量把一些規定和條文寫得籠統一些、含糊一些,方便留下空間,令「港人治港」能有更大的旋轉空間。

然而,回歸以來,「港人治港」的狀況和發展趨向,並不像中央當年想像的那樣。從「人」的層面講,一開始就沒有幹得好的,而是愈幹愈差。如今看來當行政長官的,當管治高官的,在行政會議「集體決策」的,在立法會保駕護航的,是不是鄧小平當年說的「愛國者」,實際上意義不大,何況朝廷對此從來沒有標準,基本上「以我劃線」,以他們的口頭宣稱為認可。只要是朝廷「挑上」的、任命的,都是「愛國者」,半途下台的政治商人董建華是「愛國者」,幹得亂七八糟的「港英舊臣」曾蔭權是「愛國者」,問責丟官的局長也是「愛國者」……十四年來,朝廷從不懷疑香港回歸後落實了「以愛國者為主體」實施「港人治港」。

「政治上」既然沒有問題,那就是「才能」上出了問題。從董建華政府到曾蔭權政府,共同的最大「特點」就是無能,這已成為公論。香港人這樣看,朝廷許多和行政長官及治港高官打交道的大員們也是這樣看。他們一說起這班港府高官多有不屑,一派輕蔑之情。最可悲的是曾蔭權之流還自我感覺良好,認為自己是個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