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國際化進程,很多非英語系國家為搭上國際化的高速列車,開始在國內推廣和使用英語,有些大專學府更將授課語言改為英語,但好些問題因此接踵而來。
近月,南韓某大學發生學生和教授連環自殺事件,引起南韓社會高度關注。有報道說,學校在二○○七年起進行改革,部分科目採用了英語教學後,無論是教授抑或是學生,都對新安排無所適從,一些學識淵博的教授也因為要使用不擅長的英語授課,造成授課時辭不達意。教授和學生無形中產生壓力,有些更是壓力太大而萌生死意。
有學者說,盲目採用外語授課,某些科目就只能傳授百分之五十的知識,亦即事倍功半。在國際化時代英語不可缺少,但比起注重英語,把學生培養成材更為重要。以母語培養學生,難道就不及英語高檔實用嗎?
我贊成母語教育,不僅是以中文作為傳道授業的媒介能使得莘莘學子吸收更多,中文是中華文化的載體,而且本身就是一種獨特的、輝煌的語言文化,當中亦包含中華民族的傳統價值觀。正所謂「經藝之本,王政之始」,中文是中華文化之本,學習時沒有了中文,就等於學習不到中華文化。
記得早前粵港兩地談論得很熾熱的粵語存廢問題,內地市民發起了「保護粵語大行動」,香港也有市民響應活動。但是,香港人一方面說保護粵語方言,另一方面在學術上卻視英語為上流、粵語為下流,假洋人充斥市面,中華文化在香港失蹤,你說可笑不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