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流水:該出手時不出手

內地十一月份居民消費物價指數按年勁升百分之五點一,為二十八個月新高,通脹遠超預期,專家滿地找眼鏡。中港兩地經濟早已兩位一體,數字意味着港人的緊日子有排捱,飯桌上三菜一湯,很快就要縮為兩菜一湯,飯也要少半碗。

同胞的反應似乎遠較經濟專家冷靜,一來實際感受到的通脹比官方數字更可怕,二來對政府控制物價的手段還有一定信心。數據顯示,當局上月推出穩定全國物價十六項措施後,糧食及豬肉價格升勢已遏止,開始出現明顯下降。

此外,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剛剛結束,人民銀行即時築閘蓄洪,透過大幅調高存款準備金一下凍結了三千五百億元資金。可見,政府主動和適度干預,對穩定市場的通脹預期,消除社會恐慌情緒,產生了一定作用。

內地該出手時就出手,港府財金高官卻無動於衷。財經事務及庫務局高官回應稱,通脹一旦超出內地可承受的範圍,人行將收緊信貸,對紓緩本港通脹壓力亦會有幫助。說了半天,原來港府如意算盤是等內地先出手壓抑通脹,自己毋須派糖,不用派米,到時可印印腳坐享其成。

真要寫個服字,今年四月以來,本港基本食品價格升幅一直高於基本通脹,而且裂口愈來愈大,升斗市民生活百上加斤,連政府資助的食物銀行也因求助人數急升,購貨量被通脹蠶食而供不應求,出現「擠提」。

熱錢繼續湧入,人仔不斷升值,人工加幅遠遠落後於通脹,最低工資要等到明年五月才實施。港府到現在還不加大扶貧力度,每月只有幾千元收入的低薪一族怎麼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