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看今朝:申亞之路還遠

國際足協將二○一八年和二○二二年的世界盃主辦權分別交予俄羅斯及卡塔爾。倫敦亦提出申辦二○一八年世界盃,而且派出的拉票團成員更是星光熠熠,包括英國首相卡梅倫、威廉王子、球星碧咸等往蘇黎世,可見倫敦對這次承辦志在必得。反觀主要對手的俄羅斯,總理普京未有親臨現場拉票,似乎欠缺了一點誠意。但最後的結果令所有人大跌眼鏡,作為申辦大熱門的倫敦,在第一輪投票中僅僅獲得兩票,屈辱性地被淘汰出局。

倫敦方面對結果大表失望,據說有英國官員決定向國際足協報復,要求國際足協調查一宗涉及金額達一百五十萬美元的賣票醜聞;但此前,倫敦方面還對國際足協涉及貪污問題一概予以否定的態度。

倫敦失落主辦權,固然與英國廣播公司(BBC)披露了國際足協的貪污和賣票醜聞有關。雖然這宗醜聞未經過法律程序的證實,但事發於主辦權投票前夕,或多或少影響倫敦市民對國際足協的觀感,甚至對倫敦申辦世界盃的行為不表示支持。

國際足協固然因為BBC的醜聞報道而對倫敦扣分,更重要的是,倫敦市民表現出不信任國際足協、不支持倫敦申辦世界盃的態度。國際足協作為推展足球事業的最大組織,自不會將主辦權落戶到一個市民普遍不信任國際足協、不支持申辦世界盃的城市。

同一道理,城市競爭力是其中一個不可或缺的申辦亞運重要因素,但國際奧委會同時會考慮申辦城市中市民的支持度。觀乎此,特區政府申辦亞運還需要加把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