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着國家主席、國務院總理「雙重特使身份」的國務委員戴秉國日前訪問朝鮮,和金正日會談。新華社說「雙方就中朝關係和半島局勢進行了坦誠、深入的談話,達成重要共識」,這之前,戴秉國訪問了韓國,與總統李明博、外長金星煥「就中韓關係和半島局勢交換了意見」。
新華社對戴秉國見金正日、見李明博的談話報道,用的是非常講究的「外交詞令」。一個是「坦誠、深入的談話,達成重要共識」;一個是「交換了意見」。前者「話中有話」,凸顯重要,後者「平淡無奇」,未見成果。
在這場「朝韓炮戰」危機中,北京充當「和事老」可說煞費苦心。戴秉國訪韓國時,為了「平衡」朝鮮情緒,吳邦國邀請朝鮮議長訪京;戴秉國返京後,又要匆匆忙忙去平壤「匯報」訪韓情況。這段時間,朝鮮半島局勢緊張加劇,美韓舉行軍演,平壤也不甘示弱,該打炮還打炮,「核試」繼續,擺出大打、打全面戰爭的架勢。
這段時間,北京也倍受壓力,美國和日本在釣魚島所在之海域舉行歷史上最大規模軍演,以爭奪釣魚島為作戰目標;美國還不斷抱怨指摘北京沒有對「不斷尋釁搗亂」的朝鮮施加「應有的影響力」。面對華府的指摘和軍演壓力,北京似乎比誰都緊張,忙不迭的提出各種「緩和局勢」的方案,風塵僕僕大做「斡旋」工作,生怕人家說中國「沒有負起大國責任」,好像自己犯了甚麼錯,「對不起全世界人民」似的。
給北京找麻煩的是平壤,令北京處境狼狽、「賠本賺喝」的還是平壤。對此,北京也已很不耐煩。今次戴秉國和金正日的談話「坦誠、深入」,說明北京很可能對平壤放下了一些「狠話」,「撕開臉面」對它曉之以利害。其實,這麼多年來,中朝幾代領導人之間遇到重大問題「坦誠、深入的談話」並「達成重要共識」不知有多少次,但朝鮮從來就事後我行我素,中國拿他「冇符」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