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看今朝:政府申亞缺牙力

廣州亞運會曲終人散,香港代表隊取得了參與亞運會歷史以來最好的成績,香港運動員打出了一場「爭氣波」,向世人證明了香港運動員的實力;運動員為香港爭光,香港人與有榮焉。不過,要說到最高興者,則必定是正在立法會爭取申辦亞運的特區政府官員們,因為他們得到了自以為是最好的宣傳申亞工具。

早前,特區政府官員連同剛完成亞運的本港運動員,在申辦二○二三年亞運會的諮詢期結束之前,出席立法會民政事務委員會的特別會議,為游說申亞作最後衝刺。席間,運動員都表示支持政府申辦亞運,認為申亞的好處多於壞處,並希望申亞的議題不會淪為政治鬥爭工具。

不過,與會議員似乎沒有被運動員的真情流露所感動,反對申亞立場的還是佔多數。有人認為,運動員在這件事上是既得利益者(Stakeholder)。換言之,只要特區政府申亞成功,運動業界便有可能從政府那裏獲得一筆可觀的投資額,這有可能花在運動員培訓、場地設施建設或保養,以及運動員的待遇、配套基建等等,或多或少都為運動員帶來利益。而由這批既得利益者充當政府的辯護士,在立法會為政府保駕護航,則不免有政府與運動業界利益輸送之嫌。

但亦有人表示,這怪不得議員,也怪不得運動員,歸根結柢是政府在誤導市民,而且選擇性地發布訊息。據說,有七成六的中小學生支持申亞,但其他納稅人的意見又如何?總而言之,都是政府牙力不足,沒辦法之下就只有把運動員和中小學生都「綁架」拉上船,為其申亞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