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冷處理對日外交

中日關係從屬於中美關係,這是大道理,是觀察中日未來一段長時期的立足點。本來日本欲擺脫受美國擺布的局面,在改善與東亞各國關係時,要更有自主性。所以前任民主黨首相鳩山由紀夫在沖繩美軍基地搬遷爭拗上,一度與美國相持不下,最後還是屈從於美國的政治壓力,不了了之。而菅直人政府更是大幅調整立場,大力修補與美國的關係。

美國建立對中國的新包圍圈,奧巴馬在中國周邊各國煽風點火,日本成為攻華的急先鋒。過去兩個月,中國把外交活動重點放在反制美國,對付日本則用冷處理的方式,做法明顯,亦收到一定成效。

最特別的地方,是菅直人急於與中國最高領導人會談,以增加在政府中及民主黨內的政治籌碼,但三番四次的努力,皆功虧一簣,弱勢形象成為國內輿論的笑柄。強烈對比的是,中國擺出愛理不理的姿態,令日本摸不着頭腦,狼狽異常。

以胡菅會的個案為例,前腳結束二十二分鐘的會談,中方只透過官方新華社作出報道,沒有官員開記者會,做法極不尋常,無異於摑了日方一記耳光,予人日方自說自話,中方不確認的觀感。

更教日方悻悻然的,是中日兩國外交部長在次日跟進兩國領導人會談的工作會議上,楊潔篪以強硬的態度回應前原誠司:重啟兩國東海油氣田談判「需要營造氛圍」,變相拒絕了日方的要求,後者有如吃了一記悶棍。

日本肯定以「講一套做一套」來形容中國,卻莫之奈何,中國是「你急我唔急」。日本在釣魚島事件後,完全低估中方的強硬取態及回應力度,陷入被動窘境。中日關係短期內難以回到原點,即使表面恢復所謂正常狀態,中國肯定會推出更多只做不講的反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