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先鋒:餘樂無窮

雖然同樣以美食聞名,但台灣與香港對待食物渣滓卻有天淵之別。在台灣的環保條例下,廚餘得到特別處理,回收再用作堆肥,或加工製成飼料;在香港的廚餘多被葬送堆填區。同樣是剩食,出路迥異,高下立見。

社會富裕,食物供應在港台都不成問題,但食剩及煮食過程中的多餘食物,卻令兩地政府頭痛。台灣人口逾二千萬,每日產生約二千二百公噸廚餘,佔全部垃圾約一成;香港人口比台灣少,廚餘卻比台灣多一千公噸,七百萬人每日生產的廚餘達三千二百公噸!

強制回收 分生熟處理

「夜市就是人多、車多、垃圾多!」受聘於台中市環境保護局的施女士說,台灣夜市的小食吸引,同時是垃圾的重災區,她站在夜市街頭舉牌提醒食客將可回收資源、垃圾、廚餘分類處理。台灣政府強制回收廚餘,每天垃圾車經過社區,市民需將廚餘放置在特定膠桶,並要再分類處理:生廚餘包括生果皮、菜根、咖啡渣等,熟廚餘則包括白飯、餸頭餸尾、零食等。

台灣生、熟廚餘比例為三比七。台中市政府環境保護局成立「餘樂園」,推廣廚餘再用,職員介紹,熟廚餘會送往養豬場作豬潲,或在園內機器篩走水分和攪碎後,蒸煮並加入粟米、米糠等烘乾,就可成雞的飼料,餵飼場內的「狀元雞」。生廚餘則用作堆肥,製成粒狀或粉狀植物肥料「就是肥」,派給區內家庭。

「第一次切廚餘堆肥,感受到台灣人真係好環保、好有心,正常香港人一定唔會做!」升中四的鄔鎮楓早前參加新世界集團與綠領行動舉辦的台灣環保之旅,在慈善團體慈濟基金會的義工指導下,他初嘗處理廚餘,從回收桶內將剩菜渣執起切碎,加入菌種和粗糠。

義工解釋,混合物將放置三天,期間過濾出來的液體,經稀釋後可用以清潔馬桶、化糞池,亦可以用來澆灌花草,不過團體還是呼籲大家「每餐八分飽,惜福不浪費」,以實際行動減少廚餘。

記者 陳詠恩

「Money18免費即秒股票報價網站」現推出8升級功能,財經資訊,實時實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