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入風雲:講得出 做得到

與其爭議每年兩萬個一手私人單位是否足夠,不如要求特區政府講得出,做得到,在未來十年,每年都有足夠興建兩萬個單位的土地供應。這是一個認真的承諾,用上一到兩年的時間,看看推行這個政策後,市場對房地產價格的反應,再決定下一步是否需要作調整。

如果每年土地供應目標定在兩萬個單位,那麼是勾地還是定期拍賣,誠然有分別,但不會太大。因為政府的態度,是可勾則勾,勾不出就拍,那其實等於有一份拍賣土地的腹稿,只不過由地產商先做主動,挑選他們心儀的土地,然後再勾出拍賣,這和定期拍賣相比,可能會多一點點彈性。

但政府承諾每年兩萬個單位供應,那麼這個數字就是前提,有了這個前提,才由市場去決定往後的價格。除非遇上極大的金融和經濟動盪,政府都必須按指標行事,斷不能像柴灣那塊土地一樣,不到心目中那個高價就收回土地,那就失去這個政策的原意。

退一步說,政府真的基於某個原因要收回土地,也必須履行承諾,讓市場可以再度承接;市場的價格和政府心目中的價格真的有很大距離,政府也要另覓土地代替,湊足兩萬個單位的數目,否則,這兩萬個單位的數字既非前提,也不是目標,而是一個完全沒有意義的數字。若真正有意義的數字,反而是政府心目中的底價,不到底價不賣地,則就變成變相托市,情況就回復到與過去兩年的情況一模一樣。

每年兩萬個單位的供應量,與香港的房屋需求有可能偏少一點,但如果兩萬個單位也做不到,就一定無濟於事。所以多拗無益,最重要是督促政府可以準時交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