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跳至主目錄​

坦言集:車毀人亡?

香港的貧窮人口正在增加,在職貧窮的問題也日益嚴重。即使推行最低工資制,百物騰貴,特別是寡頭壟斷的公共事業加價,中下階層貧窮的情況會每況愈下。

回歸前內地官員指摘殖民地政府增加社會福利經費,認為這會導致香港車毀人亡。或許正因如此,回歸後特區政府在社會福利經費方面多加限制,藉各種理由來削減經費。但與此同時,金融地產和寡頭壟斷的公共事業卻在政府的支持下,收益利潤遞增。顯然,既得利益集團在擺脫殖民地政府的抑制之後,藉內地官員的擔憂來騎劫特區政府,賺取不合理的利潤。

結果,在社會福利經費不增反減底下,回歸後的香港經濟雖然沒有車毀人亡,但卻愈來愈多的本地居民陷入貧窮的厄運。在職貧困帶來對下一代的壓力,老人貧窮變成晚境淒涼困苦,至死不可能改變。特別是後者,特區政府剝削醫療開支,堅拒增加生果金,似乎是希望他們貧病交迫,早日逝世以減輕政府財政支出。回歸後特區政府變成涼薄如此,實在令人費解。是商人治港的必然結果?抑或是香港「有咁耐風流、有咁耐折墮」的命運?

或許給香港解套的,還是中央政府。香港若有車毀人亡,是中央政府誤解資本主義,放任既得利益者把香港的體制從殖民地前夕的水平倒退。香港的貧富懸殊、社會矛盾嚴重,必然造成政治衝突,讓美國等有機可乘。

給香港解套,實際上頗為簡單,就是推行科學發展觀,使香港重拾發展的步伐。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電 郵: news@opg.com.hk網上爆料
傳 真: (852) 3600 8800手機網站: m.on.cc
SMS: (852) 6500 6500MMS: ireport@on.cc
本網站已採納無障礙網頁設計。如閣下對此網站在使用上有任何查詢或意見,請以下列方式聯絡我們。 電郵 : enquiry@on.cc
東方日報香港人的報紙 必然首選 連續49年銷量第一
感謝您瀏覽東網。請按入詳細閱讀本網站所載之使用條款及細則私隱政策聲明,並須確定您同意接受有關條款及聲明的約束才可繼續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