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朕即是天下」,權力掌握在天子的手中,遇有喜慶即可施捨恩慈,大赦重刑之罪犯。赦有等級之分,有大赦、特赦、減刑、假釋等,讓生活於獄中的犯人重獲自由。由於獲釋犯人悔過程度不同,常於特赦之後又為害社會成了社會的負擔。
明年是「中華民國」一百周年,台灣當局投入金錢精力要舉辦各項紀念活動,由年頭到年尾,讓百姓深深感受到生活於台灣的幸福與快樂,活動的舉辦主要當然在紀念孫中山先生建立民主共和的豐功偉業。但主事者的綠色思維卻要求去「神格化」,要將孫中山緋聞化,有關孫中山的紀錄片,未拍已先轟動。
現又傳出另一項與慶祝活動關連的就是對獄中犯人施恩,實行減刑,讓犯人及其家屬感恩戴德。但這項善舉在社會上卻引起了爭議,有必要在慶祝建國百年實行減刑嗎?綠營人士又抨擊這是為了年底選舉的政策買票。其實,不必如此政治化此一議題,與選舉有否關連乃各有認定,但實質上減刑或特赦在目前都帶來了社會不安,將會引起反效果。
三國時代諸葛亮治蜀十四年只「赦」了兩次,因為「赦乃小人之幸,君子之不幸」。統治者收買人心乃依政績而論,台灣從上世紀七十年代起至今已特赦五次,明年減刑已是四十年來第六次,特赦減刑的頻密讓許多被判刑的人有所期待,對社會的治安有所憂慮。
台灣近期的「白玫瑰運動」,就是社會群眾自發地走上街頭,以靜坐示威希望政府能貫徹司法改革,要求不稱職法官離開神聖莊嚴的法律殿堂。民憤正烈,百年慶典卻在探討是否大赦,實是與民意背道而馳。
台灣的司法改革是為政者的重大任務,建立清明司法是百姓的期盼,對惡者施恩,等於對善者施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