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入風雲:功不補患

如果因為香港有一半家庭是住在自置物業,就樂見樓價天天長、月月長,那政府還不是處於太差的境地。因為政府還有一半的穩定支持者,沒有自置物業的,還有大半是住在政府公共屋邨,樓價升又焉會是問題?如果不是問題,民間的反應又豈會是一面倒?

這問題說到底,其實也是日前所提及的流轉問題。公屋居民也不是希望永遠住在公屋,又或者他們的下一代也希望可以自置物業,所以樓價猛升,但他們沒有物業在手,一丁點兒也對沖不了升幅,除非發了橫財,否則是置業無望。

再則,就算住在私人樓宇的,也不一定喜歡樓價上升。這完全視乎他們有多少樓宇在手,之前本欄已經詳細解釋,如果只有一層單位的,僅夠現時自住,那有樓等於冇樓,除非自己無兒無女,退休之後打算賣掉房屋,搬到物業價格較低的地區居住,否則物業升值,只是紙上的數字而已,完全沒有意義。

不但如此,如果家中子女日漸長大,現時居住面積不敷應用,需要購置大一點的單位時,那樓價上升不但無利可圖,反而更吃大虧。例如現住六百呎的,充其量對沖了六百呎的升幅,再要購置額外兩、三百呎的,就要真金白銀付現鈔,所以樓價升了,但卻弊大於利,功不補患。就算現時可以應付需求,但子女成家立室,需要自行購置物業,那一樣沒有對沖,一樣是吃虧。

由此可見,真的在樓市大升中得嘗甜頭的,一定是手上起碼有三、四層物業的,才會眉開眼笑,一層物業在手的業主,則全無得着,徒添麻煩,那才有這樣大的反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