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入風雲:此一時也 彼一時也

投資移民計劃是在二○○三年底推出的,那時候,香港資產價格跌到谷底,特區政府已經招數盡出,投資移民就是眾多招數的其中一招。

這些政策都是針對當時的經濟環境而制訂的。二○○三年的時候,全球經濟幾乎集中了一切的負面因素,香港不是孤立單一的災區,整個亞洲幾乎都是劫後餘生。因此,香港推出投資移民這計劃,盡量爭取資金流入香港的投資市場,才會定出這樣的條件。

香港的資本市場完全對外開放,外國人可以通過不同渠道在香港買物業、買股票、買黃金,對此香港不應作任何限制,一旦限制,就動搖了香港自由經濟制度的基礎。

不過,開放資本市場不等於要送居留權,如果一些對實體經濟有幫助的投資,例如會帶來科技、知識、商業網絡等等無形資產,又可為香港提供就業,解決失業問題,那就不妨考慮;但如果只是投入那數百萬港元買一些股票、買一層樓宇,試問這些行為對香港經濟利益有多大幫助?

住屋是香港居民的必需品,沒有必要引入不必要的競爭,故此,在目前的情況下,投資移民的內容可以適時修改。實際上,各地的移民政策也是針對現實情況不斷作出修改。上世紀九十年代,香港掀起移民熱潮,香港人也知道外國有所謂計分制度,職業不同,得分有所不同,當前需求大的,分數就會向上調。

投資移民不應一成不變,以前樓價四千元一呎,現時萬四元一呎也未必買得到。時移勢易,投資移民的條件又焉能不改?今時今日的香港,拿數百萬元來投資就可居港,我們是否自貶了身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