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眼旁觀:充滿愛的學校

年輕小伙子說,五年前從北京移居香港,由親戚帶他到某校報名入讀,他那時一句廣東話都不懂,面試的老師皺着眉說:廣東話都不懂,為何你要來香港?考入學試,他的中文和數學成績不俗,有七、八十分,但英文卻是零分,因為小伙子來自農村學校。面試老師看到他的成績後,有點嫌棄的瞄他一眼,結果,自然是不獲取錄。

然後,他走到新會商會學校,決定重讀小學。他說,那裏的老師有無比的愛心,全校只有百多名學生,他在那裏下苦功讀英文,成績一日千里。今天,他是個有承擔、能夠昂起頭、充滿自信地說話的年輕人。

整晚聽到多個雷同的故事和感受:幸好新會商會學校沒有嫌棄他們。大家的分享是:其他學校不愛收新來港的學生,也不願收有學習困難的孩子,嫌煩,怕他們拉低學校整體成績,只有新會商會學校以笑臉歡迎他們,不介意他們來自甚麼地方、程度如何。在老師的悉心教導下,孩子愛學習,不少六年級生均能考入中西區的名中學。

上周五晚,是新會商會大家庭獲悉學校可能被殺的消息後的首次聚會,開會的地點,既是禮堂,也是操場。學校位於上環老區,校舍舊,面積細,但我觀察整晚,發現原來硬件真的不是最重要。看着孩子與老師相依偎,同學相擁打氣,我不禁要問:香港的教育政策出了甚麼問題?為甚麼一所充滿愛的學校,一所堅持「逆境自強」、有教無類的學校,竟然沒有存在價值,反而那些嫌棄弱勢學生的學校卻受到追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