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父孌童掀危機 教宗如何挽狂瀾

羅馬天主教神父孌童醜聞愈揭愈多,從最先被揭發出問題的愛爾蘭,擴散至荷蘭、奧地利、德國等地的天主教會,一石激起千重浪。正如一些專家所言,神父孌童事件已演變成梵蒂岡教廷一項全球危機,嚴重威脅教廷及教宗本篤十六世的威望,而教宗向愛爾蘭教眾發出的公開牧函,顯然未能給事件降溫。

教宗牧函千呼萬喚始出來,無奈未獲好評,最主要的原因是,教宗對羅馬天主教領袖昔日過犯既往不咎,未有提出任何懲處措施,而更重要的是,教宗未見就梵蒂岡內部指引加以澄清,令外界擔心日後再有孌童事件發生,教廷會繼續以秘而不宣、大事化小的手法處理。

教宗未能為事件降溫

教宗牧函雖然嚴厲譴責愛爾蘭主教們,認為他們在處理事件方面犯上嚴重錯誤,但這顯然不足以平息外界的批評聲音。對於愛爾蘭教會過去數十年在神父涉嫌孌童問題上「隻手遮天」,教宗僅就如何「更新信仰」提供指引。一個專門追蹤教會虐待信眾個案的組織批評,當教會管理出了問題、問責機制不健全,教廷往往將其當成信仰問題處理,而令他們最為不滿的是,教宗在牧函中批評相關教會領袖時,竟未有談及要為自己的過失負責。

也難怪外界死咬着教宗不放,蓋教宗於上世紀八十年代任大主教時,其對一宗神父孌童個案的處理手法可能有問題。報道指,在一九八○年一名神父被控性騷擾多名男孩,當時任大主教的教宗批准該名神父遷往慕尼黑接受治療,而教宗當時管理的教區未有將有關孌童指控告知民政當局,一位負責治療該名神父的精神科醫生聲稱,他曾多番警告,最好永遠禁止該神父接觸孩童,不過,教宗當年的副手卻決定讓該名剛接受治療不久的神父恢復職務,而不到五年時間,該名神父被控性騷擾其他男孩,並於八六年被判有罪。

愛爾蘭政府去年底發表報告揭露當地神父涉嫌性侵犯信眾,四名愛爾蘭主教其後引咎辭職,但教宗只同意讓其中一人請辭。雖然神父孌童醜聞愈鬧愈大,教宗在牧函中未有要求愛爾蘭天主教會領袖布雷迪辭職,不免予人護短之感,人們不禁會問,教宗對愛爾蘭天主教會領袖的寬大,又會否是對自己昔日過失的一種維護?

教廷旨在維護性虐受害者的保密指引會否影響民事司法程序的執行,是梵蒂岡處理神父孌童指控時必須正視的問題,否則縱容包庇的批評難以止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