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有人收集坑渠油,草草加工後轉化為食用油。有醫生指,食過這些坑渠油會增加患癌機會。
有人批評內地部分不法商人唯利是圖,使用坑渠油煮食,坑害消費者;但亦有人從另一角度設想,今日的坑渠油未經過仔細的科學研究,是會吃壞人的東西,但他日要是通過科學驗證,證明能夠取代現成食油的話,今次事件也許是解決日後資源缺乏的契機。
新加坡也有似曾相識的新聞。話說新加坡的食水主要由馬來西亞提供,但由於價格問題,令兩地政府發生爭執。後來,新加坡政府決定開發「新生水」,就是把來自洗手盆、浴缸和抽水馬桶的污水,經過處理後攙入蓄水池,作為當地食用水的間接供應。
○三年,措施正式推行,惟新生水始終是由不潔的水過濾出來,措施推行前期,固然有人未必克服到喝這些新生水,但當時有新加坡總理親飲新生水,以示可以飲用,政府亦透過大量宣傳活動推廣。政府更發表專家報告,指新生水的各項水質指標都優於當前使用的自來水,清潔度甚至比世界衞生組織規定的國際飲用水標準高出五十倍。
所以,我們不能夠排除坑渠油在得到更專業的科學研究之後,能夠像新生水一樣食用無害。況且,在資源日漸短缺的情況下,食油有朝一日給人類用乾。如果今日我們聽到坑渠油的新聞就先入為主,只從負面角度去分析事情的話,那就可能大大錯過了一個資源重新利用的機會。環保如無創新理念,只會淪為空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