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年,香港樓市瘋漲,據說是由豪宅帶動。因此,政府幾個月前出口術說豪宅市場如何如何,金管局要求銀行收緊兩千萬元以上豪宅按揭成數。今次曾俊華的預算案又針對兩千萬元以上豪宅,增收釐印費,看來政府是和「兩千萬」幹上了。
然而,這些年,所謂豪宅的概念已經「靜悄悄」的起了革命,豪宅已經不完全是傳統意義上的豪宅。過去甚麼是豪宅,大家很清楚,有共識,首先要在公認的豪宅區,其次是幾千呎大屋,住豪宅的人非富即貴;現在的「豪宅」則遍布港九新界,舉凡西環的街市、灣仔的街市、北角的街市、筲箕灣的街市、深水埗的街市、鑽石山的舊區、將軍澳的新區、大埔、火炭,到處都有「豪宅」。它們是這兩年起的新樓,層高最少五、六十層,外形「雄偉」,大堂極盡氣派,俱樂部一應俱全,美輪美奐。它們的「示範單位」絕不能設在樓盤所在處,一定要設在市區的大型商場內,最好包下全層,打造成宮殿模樣。樓盤的外部環境要盡量「虛擬」,由於這類「豪宅」層數很高,頂層取景,不難又山又海,一望無際。有這樣的包裝,這些新樓無論坐落何處,單位面積多大,五、六百呎也好,一千來呎也罷,皆可以「豪宅」論出身也。
這些「新豪宅」的呎價通常比同區同街「普通住宅」呎價高出一倍有多,例如北角某街的「普通住宅」若是五千元一呎,「新豪宅」就一定過萬。這些「新豪宅」無論外形還是價錢都在一片舊樓舊區中鶴立雞群,發展商會說此乃「地標式建築」,端的身價不凡,豪氣干雲。
這些「新豪宅」的「天價」很快拉動了同區同街「普通住宅」的價錢。不過,這些「新豪宅」目前多數不到兩千萬元,它們不在政府「打壓」的範圍內。由此可見,政府以為打壓兩千萬元以上豪宅就可以穩定樓價,那肯定是「表」錯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