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理民困閂水喉 涼薄政府多藉口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一提到經濟數字,地球人都會笑。事關陳茂波的計數能力太差勁,比「史上最廢財爺」曾俊華更加廢,否則去年財政預算案就不會搞出預算收支比實際情況相差千億元的國際笑柄,派錢四千元又派到天怒人怨。陳茂波不惴鄙陋再談經濟數字,說到底就是守財奴上身,為下一份預算案拒絕紓解民困進行「期望管理」而已。

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月底發表,陳茂波近日一再預告本年度財政盈餘大減,為不再開倉濟困尋找「理據」。昨日他又「出口術」,聲稱去年第四季經濟明顯放緩,如經濟增長低於百分之一點五,商品出口幾乎「零增長」,零售銷貨量按年也只有百分之二點一增長,全部低於前三季。他強調今年有不少不明朗因素影響香港,包括中美貿易戰、英國脫歐,故制訂預算案時會以「撐企業、保就業」的原則作主題。潛台詞就是告訴市民,預算案派糖就別指望了。

誠然,全球經濟大環境不景氣,香港經濟增長明顯放緩,但這絕對不是港府閂緊水喉的藉口。恰恰相反,愈是在經濟大環境不好的時候,政府愈需要推出逆經濟周期措施,一方面刺激經濟增長,一方面扶貧紓困,解民倒懸。而港府甚麼都缺,就是不缺錢,公帑取之於民,用之於民,誰曰不宜?

事實上,刺激經濟及扶貧紓困可以互補。經濟增長,就有更多資源用於扶貧,而基層生活改善,社會消費增加,反過來又可以促進經濟增長。但令人憤怒的是,港府硬是要將「穩經濟」及「解民困」對立,陳茂波放出一系列數字,就是一味「靠嚇」,降低市民對預算案的期望。對於坊間傳聞預算案可能為學生派發現金津貼,陳茂波忙不迭否認,斥之為「傳聞」,就是怕市民對派糖有了「過分」的期待。

港府在發表預算案前出口術,再次體現其涼薄本性。香港經濟好時,高官就強調「積穀防饑」、「未雨綢繆」;而一旦經濟下行,則以穩經濟、撐就業為由,要求市民勒緊褲腰帶,共度時艱。最可笑的是,陳茂波還搬出《基本法》的有關規定,強調「量入為出」、「應使則使」。其實,正因為港府多年來「量入少出」、「應使不使」,才導致香港出現結構性貧窮、跨代貧窮,香港貧富懸殊冠絕全球,首先就體現在官富民窮上。

陳茂波曾提及自己的童年,因為「家徒四板(木板屋)」,無錢讀書,最終是因為拜了「契爺」再加上其他善長仁翁的資助,他才得以讀書深造,今日出人頭地。出身基層的陳茂波,理應對基層多一份同理心,可惜的是,他身上有着魯迅鞭撻的「劣根性」,人一闊就變臉,月薪高過美國總統,出入專車、住官邸,立即背叛自己的階層出身,懶理「五個港人一個窮」的殘酷現實,對清貧子弟不屑一顧,可見今屆政府奉行的所謂「理財新哲學」就是八個字,「見窮不理,見死不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