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特朗普連任之路充滿變數。麻省前州長韋爾德日前宣布角逐二○二○年大選,成為首位挑戰特朗普的共和黨人。有民意調查顯示,高達四成共和黨支持者表示,對具競爭性的初選「持開放態度」。這對經常吹噓在黨內基層民眾有超高支持度的特朗普來說,明顯不是甚麼好消息。
然而政治一日都嫌太長,距離初選還有多個月時間,任何變化也可以發生,而過往幾屆的往績亦顯示,對現任總統的不滿是「常態」。克林頓及奧巴馬在總統任期同一時段,選民支持競爭性初選的比率也是差不多,結果兩人均在黨內無對手下出戰大選,且成功連任。唯一例外是小布殊,他當年挾「戰時總統」之勢,以致同志們不敢造次。
黨內選民對現任總統不滿,主要是針對總統第一任期內的中期選舉失利。克林頓帶領下的民主黨在眾議院丟掉五十四席,奧巴馬更是損失六十三席,以致外界直接形容為「跛腳鴨」。相對而言,特朗普「只是」失去四十一席,這也是為甚麼特氏在中期選舉後「吹噓」自己取得「史上最佳戰績」。
事實上,選民在民調中往往隱藏自己真實的意圖,即所謂的「布萊德利效應」。上世紀八十年代,加州州長黑人候選人布萊德利選前民調大幅度領先白人對手,結果卻「逆轉敗」,一般相信是因為選民擔心政治不正確而向調查機構「謊報」真實意向。眾所周知,特朗普被標籤為種族主義者,最起碼同情白人至上主義者,公然挺特同樣顯得「政治不正確」。加上部分選民為顯示自己有「深思熟慮」不從眾,傾向對現任總統給予較低評價,也令相關民調的準確度打了折扣。
情況有如西班牙裔選民一向被標籤為民主黨的「天然票倉」,巴不得用選票把特朗普趕出白宮。有關分析的確合乎直覺,畢竟特氏對西裔出言不遜,曾聲稱墨西哥輸入強姦犯,惹來西裔選民強烈不滿。傳統智慧一向認為,隨着白人在人口中逐漸淪為少數,長遠來說未來是民主黨的天下。二○二○年大選,將是西裔選民首次成為最大的少數族裔群體,令部分民主黨「大好友」認為候選人躺着也能勝選。
然而這裏可能犯了「套板印象」的謬誤。首先西裔選民本身並非鐵板一塊,當中不少人其實已是第三、四代移民,投票傾向跟一般白人分別不大。西裔選民天主教徒的比例甚高,在墮胎權利、同性婚姻以至槍械管制等社會議題,取態傾向保守,「進步」的民主黨明顯不是他們那杯茶。至於非法移民問題,西裔選民其實跟藍領白人一樣,擔心外來者搶飯碗,「民族認同」反而其次,他們中不少其實是邊境「萬里長城」的支持者。
這也是為甚麼特朗普一方面對委內瑞拉強力施壓,另一方面卻對委國難民「敬謝不敏」。將馬杜羅的社會主義政權描繪成人間地獄,是對民主黨「左傾」政策的反擊;拒絕難民入境,則顯示自己維護國家安全,保障基層生計不受影響,態度堅定,「反獨裁」與「反移民」兩不誤,這就是特朗普的如意算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