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持續超過半年,最後的休兵期限三月一日前若未有共識,關稅將再提高,雙方日前進行新一輪談判。在過去數次談判中,仍有許多分歧,不過今次談判,罕有地延長兩天,且美國總統特朗普在接見中方代表時表示,兩國很大機會能達成協議,他有意延長談判限期。外界普遍認定這是兩國貿易戰緩和的信號,中美談判似乎已是柳暗花明。
其實不然,這一切很可能只是表象,中美談判仍不容過於樂觀。據報道,特朗普日前在接見中方特使、中國副總理劉鶴時表示,如果他看到磋商取得進展,延長三月一日最後期限就沒甚麼不妥。但他又指出,任何延期都不會太長。此言似在釋出善意,實質卻像是在施壓,暗示即使談判延長也不會太長,不會給中方太多拖延空間。
特別是,特朗普主動宣布自己將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三月再見面,屆時就兩國貿易協議落實最終內容,表面看表現友好,卻更像是向中方下「最後通牒」,挑明下次中美元首會晤就是最後限期,中方必須在此之前作出是否讓步的決定。
至於特朗普提到不願封殺任何企業,暗示不會單方面封殺華為,又聲稱如果中美達成協議,願意與司法部商討華為太子女孟晚舟引渡問題,也未必就是好消息,很大可能就是將華為作為向中方爭取更多利益的籌碼,甚至是「待價而沽」,看中方出多少「贖金」。
根據美方此前對外公布的消息,中美最終的貿易協議基於六個諒解備忘錄展開,涵蓋農業、非關稅貿易壁壘、強迫技術轉移、網絡盜竊、知識產權、服務和貨幣。而特朗普在接見中方代表時當面表示,自己期待的是貿易協議而不是諒解備忘錄。眾所周知,相較於協議,諒解備忘錄並不具備強制性,特朗普此言似乎又是向中方施加壓力,使得由美方起草的諒解備忘錄,變成中方必須遵守的「合約」。
雖然特朗普及其幕僚近日不斷聲稱中美談判取得重要進展,但到目前為止,白宮僅確認人民幣匯率操縱問題上達成「最終協定」,並未有公開其他談判成果,反映出中美在許多關鍵問題上仍有明顯的分歧。
中美之間如要消除累積經年的矛盾,並非想像中容易。中國目前作出承諾並執行到位的領域,局限於「購買更多大豆等美國農產品,或液化天然氣、原油等能源產品」,但這無法從根本上縮減美國對華貿易赤字,只會被特朗普拿來安撫自己的選民。
其實,中美貿易談判即使在三月一日後延期,但不確定性依然沒有解除,其中兩國於執行機制上根本難有共識。早前有報道指出,美國要求定期評估中國貿易改革承諾的進展,若認為中國違反協議,或再度訴諸關稅行動。但北京堅持要有「公平及客觀」的機制,需要由客觀的仲裁人做決定。顯然,以特朗普翻臉比翻書還快的個性,中美談判最終能否達成協議,仍是未知之數,去年阿根廷G20峰會中美元首會面當天,加拿大拘捕孟晚舟,或就是前車之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