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談判接近尾聲,目前形勢較為樂觀,但天下並未太平,世界貿易圈的焦點也開始移往美歐快已打響的汽車關稅爭議,德國、英國甚至意大利汽車會否步中國手機及中國製品的後塵,成為被美國指為威脅國家安全的關稅犧牲品,五月前將有結論。德國總理默克爾日前已經出招,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亦隨即接棒,美國與歐洲已開始貿易口水仗。
美國商務部祭出《貿易擴張法》第232條,威脅要向進口美國的汽車整車及零件徵收百分之二十五的關稅,總統特朗普對美國汽車工業多次酸溜溜發言,但歐洲各國去年有過反擊之後,便一直沉默,直至近日,默克爾終於在雲集各國及大型安全事務機構的慕尼黑安全會議上發炮。
默克爾以德國寶馬(BMW)車廠所在地為引子,指寶馬的最大車廠設於美國南卡羅萊納州,而非其德國老家巴伐利亞州,但僱了美國人生產的寶馬汽車竟然被要挾額外徵關稅,默克爾嘲諷地說:「我們錯愕」、「震驚」。而現場如雷的掌聲和不絕的嘻笑、叫好聲,無疑是摑向美國的一巴掌。
汽車徵稅有甚麼玄機呢?美國目前向最少十五個國家進口汽車及零件,進口量前三位分別是德國、英國及意大利,三國佔美國進口汽車約四成半,若再計算排第四位的瑞典,便接近六成。據德國福士車廠早前評估百分之二十五關稅的壓力,僅該公司已涉二十五億歐元、即二十八億多美元,影響不可謂不大。
而德國車廠在不少國家設有生產基地,一旦美國落實徵稅,德國車廠在匈牙利、斯洛伐克等中歐國家的生產基地出產都會受到影響,因此,徵稅一事不但打擊一個產業,還打擊很多國家。
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去年才與特朗普談出一個讓步方案,但今次亦跟隨默克爾「補槍」,指美國如果對歐洲進口汽車加徵關稅的話,歐盟便沒有義務再實踐去年達成的承諾與協議,即不再購買更多美國大豆以及液化天然氣。
德國汽車很委屈,但與中國手機業相比,卻是小巫見大巫!
行銷世界的iPhone是多產業鏈及多技術成品,它在中國組裝、包裝及出口,技術是美國的,零件有日本及南韓的,一部出廠價二百四十美元的蘋果手機,中國只賺八點五美元,甜頭很可憐。據行業分析的利潤大餅分布圖,美國的蘋果公司佔利潤近六成,其後是日本、南韓、台灣公司的百分之五點三、百分之四及百分之三點幾的利潤。中國呢?只佔百分之一點八。
可是,美國蘋果公司從中國組裝的手機大賺一筆之後,美國商務部還要把近一百八十億美元的相關出口額算進中美貿易逆差中,刮光舔盡兼倒打一耙!中國很冤,但美國商務部還是把類似的貿易逆差一筆又一筆算在中國頭上,貿易戰打個不停,歐洲將會接棒,終於知道此中冤屈,貿易戰受難者會否「埋堆」,一齊打自衞戰?好戲上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