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眉冷看:熊市不是說來便來

所謂「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評估未來當不失謹慎,但過於謹慎便是杞人憂天。近年評論界多有杞人之弊,判斷市場過分悲觀,容易誤導大眾。

三年前,不少人指香港物業市場正處於跌浪,事後證實不然;三個月前說美國股市步入熊市,如今卻早已重上升軌;兩個月前很多人嚷着本地住宅樓價必將拾級而下,今天看來也不像。昨天,本欄從資產回報率的角度,分析上述市場何以未具熊市氣息,今日再從更簡單的角度入手,道理老嫗能懂。

華爾街股市已經連升九年,去年尾出現急跌,從高位下瀉近兩成,似乎切合了進入熊市的基本定義,不少財經評論者便力指跌勢已成,說得像是山雨欲來風滿樓。筆者卻斷然否定這種可能性,世界上不可能有長升不跌的市場,按理將注碼押在熊市一邊贏面更大,何以我偏要反其道而行呢?

江湖一點訣,說破不值三文錢,真正的道理其實很淺,那是因為美國尚未出現全民皆股的現象。人們愛將大跌市掛於口邊,好像市場大鱷說要製造熊市,就隨時可以製造出來。實際上不然,股市大崩盤的先決條件,就是要有足夠散戶願意昏頭昏腦地從大戶手上「高位接貨」,若然股民尚未全面起動,買賣尚存理智,即使股市再升十年,還是不虞暴瀉。

我們越洋看財經資訊,沒見到有大量美國人為股瘋狂,我遠在當地的親友,也鮮少提及華爾街之事。如斯境況,即使大戶掘地三尺,恐怕也難將大熊請出,故在下才敢斷言美股離崩盤尚遠。

香港的樓市也一樣,近年買樓的泰半是實際用家或是實力投資者,一九九七年前「盲搶樓」的現象不復存在。樓價一旦大跌兩成,有實力的投資者大多會惜貨不售,自住者就更不願賤價而沽,讓自己失去居所。因此,樓市調整只能在一成半左右,熊市不易重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