擊楫中流:高官廢話

行政長官日前在立法會表示,政府對醫療系統的投入及對醫管局的財政支持是不爭的事實,今年度超過六百億元,並先後兩年因冬季流感壓力,撥備共十億元解決眼前的問題,「但要有一個可持續公營醫療系統是非常複雜的課題」。

這不是廢話是甚麼?公營醫療系統瀕臨崩潰,根本原因不就是醫護人員嚴重不足,以及使用公立醫院的人數不斷上升所造成的嗎?政府目光短淺,只會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公營醫療百病叢生,也不是今天才有的事,林鄭「要有一個可持續公營醫療系統是非常複雜的課題」,究竟是想表達一些甚麼看法呢?平日嘴巴不饒人的林鄭,講起這個問題,竟然「詰屈聱牙」,不知所云!

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昨日在立法會辯論引用特權法查港鐵沙中線豆腐渣工程醜聞時如是說:沙中線項目管理不善,令社會及議會失望是不爭事實,重申政府「一定會嚴肅跟進連串事件」,立法會不必另設專責委員會調查。甚麼叫做「一定會嚴肅跟進連串事件」?陳帆身為主要官員,監督港鐵沙中線工程不力,怠忽職守,該當何罪?

明明是施政失誤,此間高官面對批評,不但沒有表現從善如流,敬謹接受的態度,只會講一些如「可以有改善的空間」或「下次可以做得更好」之類的廢話。

特區高官廢話特別多,可以輯錄成書,作為「政治談論」的反面教材。當然,那些靠一張嘴尸位素餐的議員,很多時候一樣是言不及義。更加不堪的是,這些公眾人物,有時連話都說不清楚。如果有看立法會直播,很少見的是議員雄辯滔滔、條分縷析,或者義正詞嚴,令人動容的畫面,但卻常見一些議員語焉不詳、語無倫次、文不對題,更有一些議員喜歡濫用成語,不求甚解也就罷了,把「明目張膽」變成「明張目膽」,「子虛烏有」變成「子烏虛有」;把「沆瀣一氣」讀成「骯髒一氣」,「為虎作倀」變了「為虎作賊」……如果他們知道這些成語的出處、用法,就不會因為「信口雌黃」或者「順口開河」而惹人訕笑,令議會蒙羞!

《史記‧儒林列傳》記載漢武帝問申(培)公治亂之事,申公說:「為治者(為政者)不在多言,顧力行何如耳。」即是坐而言不如起而行。不是說從政者不要話太多,而是不要講廢話。「一言喪邦,一言興邦」,擁有權力的人除了不講廢話,也要慎言。政治傳播學者認為,「政治就是談論」,那麼「要言不煩(繁)」之道很重要。政府官員宣導政令,乃至議會辯論,講話的人必須要有「不少於充分,不多於必要」的技巧,否則官腔必然是廢話,辯論就變成「嗌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