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近期的人事調整中,有一個現象很耐人尋味。中央電視台黨組副書記、副台長魏地春調任全國總工會副主席兼書記處書記,中央辦公廳副部級秘書郭衞平調任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副主任,中宣部副秘書長趙奇調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秘書長。
幾人看似無關,但都有一個共同的身份,就是長期擔任領導人的秘書。魏地春曾擔任原中宣部部長、原政治局常委劉雲山秘書,從正科級秘書做到正局級秘書。郭衞平是張德江擔任國務院副總理、全國人大委員長期間的秘書,從副局級做到副部級。趙奇曾任原政治局常委李長春的秘書。
更巧合的是,前領導人秘書似乎是總工會、國家民委、社科院這幾個單位的常客,前仆後繼,扎堆報到。現任總工會另一位書記處書記張茂華,是原政治局委員王兆國的秘書;另一位國家民委副主任陳改戶則是原政治局常委、政協主席李瑞環秘書。張、陳二人在中央統戰部、中央辦公廳兩度共事。而在趙奇調任社科院之前,一七年底卸任的該院副院長張江,是李長春的另一位秘書。
不過,工會、民委、社科院崗位的含金量多少,似乎毋庸多言。除了接收秘書,幾位過氣的團派大將如趙勇、鄧凱、尹德明等也都曾在這些單位安置。履新這些部門,有明升暗降之嫌。
地方上同樣如此。甘肅省委副書記孫偉、海南省委副書記李軍,分別是原人大委員長吳邦國、原政協主席李瑞環秘書。兩人都是「六○後」,早在○四年四十出頭時就晉升副部級。許多現任政治局委員,當時還只是司局級幹部。但如今十五年過去,孫、李一再蹉跎,悄然逼近六十歲的天花板。曾服務前總理朱鎔基的另一位國辦副部級秘書李炳軍,自一三年外放江西後,累遷副省長、省委常委、省委副書記,貌似在步步走高,但其資歷與孫、李相若,如今也不過是趕上了同一等級,後續仍待觀察。
再如,原中宣部部長劉奇葆在十九大「出局」、轉崗政協副主席,其前秘書張曉欽,本來四十五歲官拜廣西政府副主席,結果不到五十歲提前退居二線,改任人大副主任,創造了全國最年輕人大領導的尷尬紀錄。
秘書們的走向,是不可忽視的晴雨表和風向標,相當程度上折射了背後的老領導的地位輕重和話語權大小。對元老干政的清理,帶來了政治能量的消解。以往許多老幹部是「退而不休」,如今許多高官甚至是「未退先休」,尚未到齡就被高高掛起,遑論已經到齡卸任、平穩到站者。
所以,「舒心愉快的」、完全徹底的退出政治舞台,含飴弄孫,練練書法,打打橋牌和高爾夫,才是識時務者為俊傑。當然,偶爾備位顧問,謳歌盛世,錦上添花,也是必要的場面事。至於仍想要「發揮餘熱」、插手操控,則是大忌。而秘書們仕途如何,就只能自求多福,看個人造化了。如果標籤化過度,反而易成負資產。不過,標籤一旦貼上,豈是容易撕下來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