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基層入住過渡性房屋有助改善生活。有非牟利機構在缺乏政府幫忙下,努力為基層提供過渡性單位。有入住此等單位的住戶直言一家人相處更見融洽,子女亦有更多活動空間,有利其成長,「成家人開心咗,冇以前咁多爭執,小朋友都可以有自己嘅書枱!」九龍樂善堂總幹事劉愛詩認為,港府要設法拿出閒置土地,社企減少找地的麻煩,土地亦能物盡其用,再配合長遠營運資金支援,過渡性房屋效果會更好。
陳女士一家四口去年一月搬入九龍樂善堂社會房屋計劃「樂屋」第一期的九龍城項目,形容入住後居住環境改善,小朋友增加學習空間,家人之間相處空間亦增大,「以前住劏房遇到唔開心,都要困埋一間細房,毫無喘氣空間。依家屋企大咗,可以隔開吓、大家冷靜吓。」「樂屋」項目發展經理李艷明昨表示,經家訪過渡性單位住戶後發現,住戶生活質素大為改善,精神健康亦明顯轉好,需覆診次數同服藥劑量亦見減少。
社企「要有光」去年成立「讀書人光房」,六百呎空間住了兩戶單親媽媽及子女,客廳設計成有逾千本書的兒童讀書天地,亦會定期舉辦閱讀班。要有光傳訊經理曾靜雯指,其中一租戶遷入前住在庇護中心,環境嘈雜擠迫,伴讀時子女易分心,書種亦較單一。但該租戶入住光房後,居住環境得到改善,令他們可更集中閱讀,中文水平大大提升,母親參加閱讀班後更學會閱讀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