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子山上:大和解不是叫口號

金正恩與文在寅的三八線之會,被喻為真正的「大和解」。這個詞,香港人一點也不陌生,去年上任行政長官之後,林鄭月娥便唸唸在口,一年將近,大和解冇影,政圈卻是一副大諷刺的亂局,眼高手低又一例也。

林鄭講大和解,最大作用是想與上屆政府切割,為自己爭取開創和睦新局的政績。按理,應屆政府要追求的和解並不難,只要抹平與反對派之間的裂痕,立法會暢順,施政成效便能大大提升。可是,大和解要從哪裏開始?從哪方做起?對手有沒有興趣落場跳探戈?應屆政府全部沒有把握,單方面吹噓一番,以為我說了算,結果當然被人冷處理。

新一屆政府上任至今,和解之話不停講,卻無力改變政圈,無力解決立法會拖拉、反對派事事反對的局面,大和解成了獨腳戲。和解不成,顯然是林鄭高估自己與政府官員的能力及政策親民度,也與管治團隊缺乏融合政治鴻溝的能力與魅力有關。反對派政黨及議員僵硬不化,反中反到上腦,這似乎已成死症,但香港求和的難度,有兩韓有戰爭傷痕、理念悖離、半世紀恩怨情仇那般深重嗎?萬萬比不上吧!看了韓版大和解,港府官員應該面紅耳赤、羞愧難當。

說到底,大和解絕不能是口號,它需要說服自己陣營人士接納對方;需要一個或多個更大的理念代替或戰勝眼前的分歧;還需要更多的包容,導引大家看向同一個更大的方向。

香港政圈怎麼做呢?官員、議員似模似樣的見了面,甚至坐低食個包、歎杯茶、握了手,但是,沒有胸襟的從政者,如何會有真正的包容?沒有為香港利益的真正抱負與目標,和解便成了奢侈的期望。於是,香港從政者繼續理念南轅北轍、為利益各抽後腿的日子。兩韓大和解後,港官恐怕也不好意再提此詞,大和解,拜拜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