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屆政府均有其施政理念,現屆政府推翻上屆政府的政策屢見不鮮,至於同一屆政府改口風,有時需要較長時間去自我修正,但其實只要破除政治心魔,順應民意之舉措向來都是「早好過遲」,就以現屆政府為例,上任三個多月最少已有兩項政策改口風,巧合地均與運輸及房屋局有關。
首項政策是免入息審查的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原本不涵蓋邨巴及紅色小巴,但自從補貼計劃曝光後,業界及市民均有很大反對聲音,加上多名立法會議員亦協助爭取,運房局局長陳帆終於態度軟化,表明會再作考慮,意味着邨巴及紅巴車費獲補貼或有轉機。
其實按照常理去推論,凡涉及補貼計劃,加上惠及市民,只要不違反政策原意,理應涵蓋面愈廣愈好。就以今次補貼計劃為例,政府事先張揚以八達通系統去發放補貼,據報大部分邨巴已安裝八達通收費系統,而將邨巴納入計劃符合公眾期望,政府沒有理由說不。
至於紅巴是否納入補貼計劃,最大難題是現時並非每部紅巴都有八達通收費系統,但撇除實際操作層面,若邨巴獲政府「開綠燈」納入計劃,無理由將紅巴拒諸門外。一句到尾,政府要想通想透政策的連貫性,最重要一環是制訂一個方程式,盡一切辦法避免補貼計劃成為「提款機」。
另一項改弦易轍的政策,是與市民息息相關的「樓換樓」退稅期限。還記得新政府七月中還堅持毋須延長六個月退稅期限,惟最近政府高層改口稱有空間把樓換樓退稅期限延長至九個月。政府突轉口風,或多或少與多名議員提出將退稅期延長至九或十二個月的修訂並得到多個黨派支持有關。由此觀之,政府高官不應視自我修正個別政策為洪水猛獸,因為只要是急市民之所急,不見得會重挫管治威信,亦有助構建行政、立法關係的良性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