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軍委破舊立新 將領能上能下

十八大以來,軍隊進行了史上最強改革及史上最嚴反腐,落台將領人數刷新歷史,人事調整幅度和力度同樣驚人。僅從二○一六年初至今的不到兩年時間內,軍隊已經進行了三輪大規模洗牌。

三輪洗牌 更新換代

第一輪就是軍改。一五年底至一六年的軍改,廢除四總部、七大軍區,重新組建軍委十五部門、五大戰區及陸軍、戰略支援部隊,二炮改組為火箭軍。改革同時就伴隨着人事調整,這一輪的調整重點在於戰區。廣州軍區司令員徐粉林、濟南軍區政委杜恒岩等以改革契機調任軍委機關部門副職,韓衞國等「東南子弟兵」則趁勢上位出任戰區司令員。但當時參、政、後、裝四總部改革後,均延續了舊班底,臨時維持穩定。

如果說第一輪尚屬「三號風球」,今年初,「八號風球」的洗牌突至,十幾位一九五一至五三年出生的上將被集體解職,提前退役,包括軍委聯參部副參謀長孫建國、戚建國、王冠中、徐粉林,政工部副主任賈廷安、吳昌德、杜恒岩、杜金才等,許多機關幾乎為之一空。而後,許多崗位曾空缺數月。

就在外界認為最後的洗牌機會將通過十九大完成之時,八月份軍隊再起海嘯,曾分別執掌作戰、人事兩大實權的軍委參謀長房峰輝、政工部主任張陽等兩位軍委委員落台,全體軍委委員同時免去兼職,參、政、後、裝四部門首長及陸、海、空、火箭四大軍種司令員全部換將。五大戰區共十個正職崗位,已換了三位司令、三位政委。軍改僅僅過去一年半,軍委機關最重要的一廳六部三委,只剩下國防動員部部長盛斌、科技委主任劉國治二人還留任,其餘部門全部又更換了一輪。可以說,軍隊在十九大之前提前完成了破舊立新的任務。

大規模的解甲歸田,就必須有同等規模的人來補位。將領提升原本都有一定的階梯資歷,然而動輒幾十位上將同時免職,要同時填補空缺並非易事,必然出現超常提拔、火箭升官。如新任北部戰區司令員李橋銘,一三年七月剛剛升任第四十一集團軍軍長,一六年初升任北部戰區陸軍司令員,僅僅過了一年多就提拔為正戰區級,是三十多年來升遷最快的例子。上一例要追溯到一九八五年,第一軍軍長傅全有因對越作戰有功,直升成都軍區司令員。

禍福難料 波詭雲譎

對比來看,李橋銘的老上司李作成,一九九八年出任第四十一軍軍長,直至一三年才躋身正戰區級,用時十五年。李作成在十八大後步步受重用,近期由陸軍司令員調任軍委聯合參謀部參謀長,軍委聯合作戰指揮中心即設在聯參部,而五大戰區的職能就是按照軍委聯指中心的授權,指揮本戰區內所有部隊。老部下李橋銘得以超常提拔執掌北部戰區,從側面反映了李作成今時的話語權。

李橋銘今次升官,成為解放軍全軍最年輕的正戰區級將領,也是繼軍委後勤保障部政委張書國之後,第二位「六十後」正戰區級將領。張書國同樣是火箭式提拔的典型案例,一四年底由第三十九集團軍政委升任成都軍區副政委,僅過半年調任北京軍區政治部主任,又半年之後擔任陸軍政治部主任,今年再升任軍委後勤部政委,兩年多之內已四易其位。但在十九大前夕,張書國突然被DQ代表資格,可見禍福難料,波詭雲譎。

而接替李作成的新任陸軍司令員韓衞國,則創下了上將晉升速度的歷史紀錄。一五年七月剛晉升中將,今年七月就晉升上將,原本擔任中將滿四年、正戰區崗位滿兩年方能晉升上將的規矩,已經不復存在。這批在十八大之後超常規快速提拔的將領,已成為掌控軍隊的中堅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