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特朗普南海政策或「另起爐灶」

南海問題在早前新加坡「香格里拉對話會」上因為美國國防部長馬蒂斯的演講中多次涉及,再次成為國際媒體關注的焦點。馬蒂斯的演講中,「中菲南海仲裁案」和中方在南沙的島礁建設成為受攻擊的重點,美方認為中國政府「軍事化島礁、藐視國際裁決、傷害他國利益及在南海問題上尋求對抗」。

自由航行造成兩難

這番言論一出,馬上得到西方媒體呼應,不乏一種久旱逢甘露,認為特朗普政府終於要在南海問題上有所作為的興奮。還有美國媒體評論認為,在目前美國國內政治極度分裂的情形下,對中國強硬不失為一種團結民主、共和兩黨行之有效的方法,特別在南海問題上,美政界對華態度可謂萬眾一心。

然而,在針對中國的具體政策方面,美方也有着不少的顧慮。首先,此前美國主打的南海「自由航行」牌儘管受到盟國和利益攸關國家的「叫好」,但是眼下卻很難「叫座」。幾乎每次美國海軍的「自由航行」行動,都在中方軍艦的嚴密監視下進行,甚至還不時遭到驅趕。一方面,雙方沒有發生軍事摩擦,但中方每次都會作出強烈的外交反應,以此警告美國不要更進一步;另一方面,中方也在暗示其他蠢蠢欲動的國家,不要倣效,否則將付出嚴重代價。

這為美國的政策造成了兩難局面,「自由航行」行動的「大戲」如果僅由美方唱獨角,時間長了效果就將非常有限,而如果和其他國家「同台演出」,不排除中方「斷其一指」,一旦這些國家和中方發生軍事碰撞並吃了虧,將陷美國於進退兩難的境地。

試想,如果來中方島礁十二海里之內的是日本或者澳洲的軍艦,就不能排除中方採用實戰的方式予以警告,甚至造成人員的傷亡。當前,中方對「進十二海里」的問題一直保持着外交上的高壓,其實也是間接告誡除美國以外,其他國家倣效,一切後果自負。

中國軍事優勢明顯

其次,菲律賓從南海博弈中「撤下火線」,使美國隨即失去了干涉南海問題的一大「抓手」。「中菲南海仲裁案」的裁決非常清晰且一邊倒,但是當事方菲律賓主動偃旗息鼓,美國再想利用仲裁案大做文章的難度加大,同時特朗普政府對待國際組織和國際法的態度多以懷疑為主,例如對「北約」 體制的批評和退出《巴黎氣候協定》的舉動,都很難使其再在「中菲南海仲裁案」上做出更多的文章。

最為關鍵的是,中方已經基本完成了在南沙群島上大規模的島礁建設,並且具備部署各類先進武器的條件,形成除了美國,周邊國家無可比擬的在南海上的軍事優勢。除非美方敢於奪島或者利用軍事手段摧毀島上的設施,又或者實施大規模地針對中國的海上封鎖,中方目前在南海上對周邊國家的絕對優勢不可撼動。而一旦出現上述情況,中方就沒有必要再為南沙幾個島嶼而與美方展開爭奪了,衝突必將擴大到整個亞太地區。

因此,特朗普政府如果繼續倣效奧巴馬時期制訂的南海政策,很大程度上已經無法成功實施。但是,不排除特朗普政府「劍走偏鋒」,在南海政策上進行創新,以此制約中國。

在中美兩國不直接發生軍事衝突的前提下,特朗普政府可以採取鼓動越南、馬來西亞對中國提起新的國際司法訴訟,也可以協助這些國家在其控制的島礁上修建軍事設施,並且同意美方使用,甚至可以聯合多個域外國家,共同在南海進行巡航並形成長效機制,以此削弱中方現存的優勢。無論最終美方採取何種措施,未來南海問題將繼續考驗中國的外交智慧和國家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