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百年樹人的大業,香江首屆政府自回歸日起便大力推動教育改革,決心一時無兩,弊在二十年過去,禍害亦一時無兩。副學位災難、學生學債高、競爭力低等現象令人憂慮,最可悲的是,港獨思潮、反中浪潮滾滾而來。
全國人大委員長張德江日前便對香港教育下了指令,要求加強香港的《基本法》宣傳教育,重視和切實加強對香港青少年的國情教育和法治教育,培養他們從小便具有正確的國家觀念、民族觀念和法治觀念。這一說,當然是針對回歸後世代(二十歲及以下的青少年)離心又離德的表現,不但對一國兩制懵懵懂懂,身份認同感更奇缺,遑論對中華文化與中華民族的認知。
本港教育走錯了路,但一錯二十年,要修正教育界的問題,實在不容易。近日,有業者指出,香港教育功利化是一錯,各級院校只重學生術科表現,從小學到大學,只看學業表現及升讀優秀學校的比例,將公民教育課時大減,其他如歷史、民族及道德等人文學科的課時更少之又少。大批高分低能的港青應運而生。
最可恨的是,當他們中的優秀分子擠進大學後,象牙塔卻同樣不堪,不是學術醜聞、教職紛爭的荼毒,便是佔中搞手、獨派論者、反國教推手的「孵育」,「大學之道」不再明明德,而是反政府、反中及港獨思想的傳播聖地。
教不教,師不師,港生競爭力大不如前,青年就業、生活問題頻生,最後便匯成強大的反政府怨氣和隊伍。其實,張德江早前在澳門已對香港教師表現有不滿,認為「師德師風和個人修養」十分重要,又指「教育應以立德為先」,應教導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道德觀。可見教育之禍,不只是政策,還有人。人生沒有多少個十年,香港又耗得起多少個二十年?回歸一覺香江夢,昨非今是此其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