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去年起推行上網電價政策,催生不少社區太陽能發電設施,但環保政策卻「有頭無尾」,埋下大量太陽能板或淪電子廢物的環保炸彈。有環保組織推算,約十一年後本港使用的太陽能板將介乎五十九萬至二百三十八萬塊,由於太陽能板壽命有限,到期後若無妥善處理廢舊太陽能板,有機會釋出重金屬,污染環境。組織關注政府至今沒有長遠政策或指引業界如何妥善處理太陽能板,促當局未雨綢繆,盡早擬訂政策,規劃太陽能板廢棄及處理安排。
兩電去年第三季相繼推出上網電價計劃,截至今年二月底,已收到約兩千宗上網電價申請。香港環保科技專業人員總會根據政府2030氣候藍圖規劃推算,屆時本港太陽能發電量每年料達七億多度,估計需裝置五十九萬至二百三十八萬塊太陽能板發電,以面積計,足以鋪滿三千至四千七百多個大球場。
不過,每塊太陽能板的壽命只有十五至二十年使用期,之後太陽能板便淪為數量驚人的電子垃圾。太陽能板的主要成分為玻璃、塑膠、金屬邊框、矽晶和其他重金屬,若處理不當,玻璃碎片有安全隱患,破裂的PV板受雨水侵蝕後,更有機會釋出重金屬污染土地和地下水,如相關物料直接燃燒、焚化,則會產生氟化物等有毒氣體。
總會會務主任崔世昌指出,目前政府缺乏指引讓業界妥善處理太陽能板廢物,一般太陽能板體積大且重,估計本地回收業者未必有能力處理這類廢棄物,而且回收玻璃、金屬支架及其他金屬原料利潤不高,難抵銷清拆成本。而目前鄰近地區已禁止進口廢物,擔心廢棄太陽能板最後或僅送往堆填區,形成負荷。
崔促請政府盡早擬定處理太陽能板棄置物的長期政策,盡快為業界提供妥善處理太陽能板廢棄物的指引;並制訂扶持業界回收政策,增加回收循環再用;又建議可參考「四電一腦」,推動太陽能板延長使用及轉贈政策;長遠應立法規管太陽能板的回收和處理,尤其是非法棄置。
綠色和平資深項目主任楊凱珊亦指,本港的太陽能發電屬起步階段,太陽能板廢棄後的確存在環境隱憂。目前,歐盟已對太陽能板推出生產者責任制規管,生產商必須負起回收廢舊品的責任,而且歐洲已有技術將九成半的廢舊太陽能板物料重用,建議政府參考外國經驗及早計劃妥善處理廢舊太陽能板。
記者陳錦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