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首兩個月,香港整體出口貨值按年大跌一成二,為繼去年整體出口貨值按年跌約百分之四、創十年最大跌幅後,相關數據繼續尋底,且跌幅擴至雙位數。由於二月以來,亞洲、歐洲及美國等地備受疫情嚴重衝擊,外部需求急劇轉差,市場已有心理準備,三月以至第二季的出口跌幅將更驚人。港府實有必要加大對業界支援,以應付這場非一般的戰「疫」!
據政府統計,貿易及物流業佔本地生產總值逾兩成;僱用逾七十萬名勞工,佔總就業人數亦近兩成,是經濟四大支柱之首!可去年至今行業景氣每況愈下,第二季展望不但未許樂觀,更令人愈感悲觀。
首先,中美貿易戰對香港貿易的影響,自去年已逐步浮現,雖然兩國已於今年一月簽署首階段協議,但此後至今,一場疫情,重擊了內地、美國,以至全球經濟,無法預計負面影響何時才完結,若再拖一年半載,環球大蕭條幾無懸念。
目前全球航空業首當其衝,正步入「災難性」衰退,投資與消費「冰封」,致使香港進出口、航空、港口、貨運業水深火熱。更令人擔憂的是,年內中美執行首輪貿易協議,以至次輪談判,皆充滿不確定性,香港貿易與物流業逾十萬家企業和逾七十萬個「飯碗」,前景只怕沒有最差,只有更差!
港府早前公布成立300億元防疫抗疫基金,財政預算案推出183億元措施支持企業和保就業,惟其思維離不開提供一次過發放有限度的現金、津貼、企業貸款、減稅等,一來措施涉額規模和深度極為不足,變相叫企業自生自滅;二來措施未能為打工仔提供到位和持久的援助,難以穩定企業和居民信心,又如何能保經濟?
所謂「建設難,破壞易。」這次疫潮對經濟的打擊是全球性,各經濟體都在這場暴風「疫」流中掙扎,不但要應付疫潮對健康和經濟的威脅,還要設法在全球資源重新分配下,確保長遠競爭力。香港作為細小而開放的經濟體,自然不可能獨善其身。大規模的企業倒閉和工人失業,將令支柱行業萎縮,更甚是對整體經濟競爭力造成深遠影響,關係到存亡!
顯然,港府至今表現並不合格,必須以更進取、更大決心善用財政儲備,在這段非常時期支援企業和打工仔,有力保障居民就業,減輕企業成本和緩解現金流壓力,真正做到共度時艱,既保住四大支柱不倒,亦要確保持續優化人力資源及推動戰略產業部署,免敗香江百年基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