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業存亡繫一線 抗疫救市須撤辣

新冠肺炎疫情第二波正威脅香港經濟,大量市民勢加入失業大軍,百業存亡繫於一線!港府救市力度肯定不足,短期除了須善用儲備加大對企業和勞工的財務支援外,亦宜正視資金加速外流和樓價搖搖欲墜的問題,及早出手穩定資產價格,包括撤除樓市辣招,否則樓價大冧,骨牌效應將變成「催命符」!

據差估署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二月私人住宅售價指數按月跌百分之二點一,為連跌三個月,顯見樓價下行趨勢已成。事實上,近年貿易戰加上本地社會動盪,重創投資與消費信心,樓市的投資環境早已起變化。當日港府採取逆周期措施以遏抑樓價升勢的考慮因素已不復存在,實在沒有道理再繼續維持辣招扭曲市場運作。

更甚的是,今年以來疫情爆發令經濟雪上加霜。金融管理局數據顯示,二月港元存款流失達337億元,足見在營商及投資環境急劇轉壞下,資金已加速流走。君不見首季恒指大跌一成六、出口指數創新低、二月零售業銷貨額史詩般暴挫四成四,再加上近期限制聚會,市道沒有最差、只有更差,香港經濟已處於極端危機。樓價連月下跌,一旦失序崩潰,後果難以想像。

觀乎去年私樓落成量下跌及空置率低企,而今、明兩年的落成量又備受疫情影響而充滿不明朗因素,此時撤辣,一方面不用過於擔心樓價會因交投量上升而失序下跌的風險;另一方面,透過撤辣釋放二手市場流動性,既可滿足自置物業的實際需求,亦可釋放資產價值,變相向市場釋出活水,協助應付失業或營商環境的嚴峻挑戰,緩解市民之急。此外,港元與美元掛鈎,加上息差具優勢,在外資眼中,香港市場是具備價值,撤辣正好有助吸引外資流入,內外活水齊灌可穩定樓市,為經濟保底。

誠然,市場瞬息萬變,身處經濟存亡關鍵時刻,只要港府稍有猶豫怠慢,就要付出沉重代價,更隨時拖累香港墮入萬劫不復之地。客觀而言,樓市已沒有升勢失控的威脅,反而不斷積累斷崖式下跌之痛!過去香港不是沒有嘗過經濟不振、失業高企、樓價崩盤、財富效應失靈及負資產之苦,為何要眼白白讓它重演?

不論歐美日、甚至老對手新加坡,也實施史無前例的對策救市,刻下港府撤辣,正好配合全球放水潮流,畢竟當前樓市問題迫在燃眉的,已非一業興百業衰的問題,而是一業活則百業得紓之機,就待港府果斷作出戰略性救市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