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經濟局勢變幻莫測!正當美國總統特朗普對中國咄咄進逼之際,歐元區內部起了極大矛盾,隨時成為全球經濟迅速衰退的藥引。投資者面對極不明朗態勢,更需持盈保泰,切忌胡亂撈底。
除了大眾關心的英國脫歐,歐元區第三大經濟體意大利又陷入政治危機,猶如提醒世界各國,歐洲經濟正步入困境,不是單靠歐央行放水就能挽救!該國民粹聯合政府組成僅十四個月,惟分歧不斷,近日副總理薩爾維尼更稱,聯合政府已瓦解,要求迅速舉行大選。若獲國會支持,時間可能是十月。對於垂死掙扎的意大利經濟而言,政局不穩無疑是雪上加霜,恐怕很快重陷衰退。
數據顯示,目前意大利政府債務佔國內生產總值(GDP)比例已達132%,不但高於國際訂下的警戒線,而且絲毫沒有縮減迹象,只要經濟萎縮,比例就自然提高,處境十分危險。就算新政府上場,由於貨幣政策權在歐央行,為挽救經濟,就一定要實施減稅等財政政策,惟這會違反歐盟訂下財赤佔GDP比例不得高於3%的規定。換言之,該國又要面對兩難困局,倘若談不攏,脫歐威脅勢再令金融市場失控。
恰巧地,目前許多潛在不明朗因素都在十月「到期」,例如英國首相約翰遜已三番四次強調,十月三十一日是脫歐「死線」;美國總統特朗普給予世貿檢討發展中國家或地區定義的九十天時限剛好在十月;目前意大利又可能在十月大選。十月是傳統「股災月」,單計往績已令人心寒。
事實上,莫說意大利經濟一籌莫展,歐元區「一哥」德國也千瘡百孔,六月出口按年大跌8%,創三年最大跌幅,凸顯製造業因全球貿易戰升級而陷入困境,不少大型企業已提出巨幅裁員計劃。由於該國屬出口型經濟,市場正擔心周三公布的第二季經濟增長會「見紅」,拖累全年經濟料僅增長0.5%,糟糕情況僅次於意大利!
由於整個歐元區加起來的經濟總量是全球第二,僅次於美國,只要有任何差池,全球也不會好過。堪憂的是,歐元區債務是交叉持有,很容易重演類似○八年雷曼破產的「骨牌效應」。曾有報告分析,法國銀行業擁有最多意大利債務,總額逾三千億美元,佔法國GDP約12%,是意大利危機最大受害者;荷蘭銀行業又擁有法國債務佔荷蘭GDP約13%;英國銀行業又擁有荷蘭債務佔英國GDP約4%,如此類推,可謂環環相扣。
故此,投資者必須警醒,下半年金融市場利淡因素不只是中美衝突,「黑天鵝」隨時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