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特朗普上周突然發難,再向中國貨品加徵關稅,令離岸人民幣兌每美元曾直插至近6.98水平,距「七算」僅咫尺之遙。今次狂人發動「晒冷式」攻勢,背後真正動機恐是策劃一場金融戰,務求以極限壓榨手段迫使中國讓步,投資者實須提防短期市場大波動。
據悉,有美國參議員近期已提交議案,擬立法加強監管於美國上市的中國企業,令華爾街極可能成為中美新戰場。若法案獲通過,不但代表中美貿易戰升級至金融戰,衝擊全球資金流,更會嚴重影響全球資金買中國相關股票,因美國政府可禁止當地基金投資中國企業。由於美國金融市場認受性鶴立雞群,若中資被趕出去,即使能在香港上市,也會備受質疑,中國亦必然反擊,對世界帶來的損失恐難以想像。
上述法案原本仍欠「東風」,但上周形勢似乎有變。一來聯儲局已落實減息,以及在八月起停止縮減資產負債表(俗稱「縮表」),即當局不會再在市場上減持美債,大大削減中國拋售美債的可能性及威脅程度;二來特朗普「晒冷」對華加徵關稅,使人民幣貶值到達「七算」底線。一旦短期「穿七」,市場力量已足夠為特朗普「打氣」,這或許是他豪賭中國不能再透過貨幣貶值,來抵銷關稅衝擊的原因。簡而言之,人民幣貶近「七算」及聯儲局不再收水,已為美國發動金融戰創造條件!
特朗普或許亦掌握到中國一些現狀,讓他覺得金融戰有機會獲勝。事緣中國外匯局在七月底披露,中國的外匯存底中,以美元計價資產的比例已在一四年削減至58%,低於65%的國際平均水平,且與○五年相比大幅下降。由於該數據只顯示○五年至一四年,讓人質疑目前比例會否更低,尤其一五年中國股市大跌後,外儲損失一萬億美元。由於美元是全球最被認可的貨幣,一旦比例過低,將需要付出損害資產流動性和安全性的代價。
與此同時,有媒體統計,中國去年家庭債務佔可支配收入比率升至120%,即不少家庭入不敷支,甚至較不甚儲錢的美國人多出20個百分點。回看上世紀八十年代日本經濟處於泡沫時,剛好與上述比例差不多,令人擔心中國銀行業的貸款風險,以及政府再透過放水谷內需的能力。
無論如何,特朗普突然再發惡,市場難以揣測背後真正原因,與其說他心急要在明年大選前有成果,倒不如說他可能看到某方面時機成熟。面對眾多不明朗因素,投資宜避險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