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筆陣:「積極不干預」似「你死你賤」

「大市場小政府」,「積極不干預」是特區政府自回歸前後一直以來奉行的治理政策,所謂「做大個餅,全面開放向國際化發展,便可讓社會大眾共同分享發展的成果」的這個口號說來娓娓動聽。可是,這個迹近烏托邦,無為而治的管治理念,卻可能只適合在理想中的大同世界實施。

本土經營困難易積民怨

在現今環球化市場發展,百業都需要面對外來國際巨型企業強烈競爭的境況之下,當地行業缺少了得到適度的保護和扶持,卻讓有關社會出現嚴重傾斜,導致了財富不均、不公平競爭,及社會不平衡發展等現象,最終帶來民眾對政府施政不滿的惡果。這次特區政府修訂條例所引發的社會紛亂,除政治上被人有機可乘對特區政府進行攻擊之外,歸根究柢其實也是對於特區政府施政不滿的一場積累已久的民怨爆發。

筆者在對上的一篇文章說過,在所謂的「大市場小政府」、積極的不干預、只朝全面開放,及自由競爭的政策之下,本地市場尤其是金融業與個別專業行業面對國際巨型競爭對手,多數由於並未具備與他們競爭的條件,引致業務發展節節向下及經營困難,甚至被迫拱手於人或離開市場,令本土有志事業發展者大有挫敗之感,也影響了年輕人就業或創業的機會。歷任以來主要特區領導官員一味只朝市場發展和經濟效益等大處看,卻忽略了普羅大眾並未能共享其成就所帶來的好處,相反是有關業者經營處處居於人下,民怨自然悠然而生,爆發只是時間的問題。

造成如此現象,乃由於自回歸以來,歷任特區主要官員仍然未能擺脫殖民地政府管治的思維,沒有隨時把本地市民的長遠利益與福祉放在第一位。過去的港英殖民政府只不過視市民作為延續他們殖民統治的棋子,從來沒有也沒需要為本土市民的長遠利益籌謀,因此採取放任態度,任由外資操縱市場話語權尚可理解,但是特區回歸,同置一個中國之下,管治官員如果仍然以「過客」及事不關己的心態而作管治,問題便必然會降臨。

個人認為,視民如子的政府必然會處處維護其子民的利益,盡一切努力為他們的福祉和長遠的存活利益籌劃,所謂「積極的不干預」,說的不好聽便等如「你死你賤」,而這種情況恰恰正是回歸22年前後以來,在不少主要行業尤其是專業服務明顯出現的光景。

內地保護政策值得參考

說到這裏,筆者既屬金融服務業界的一員,便不妨舉一個相關例子。二○○○年初,時任中國證監會主席周正慶有一次來港參加研討會,在座有人問他中國金融服務市場甚麼時候才會對外開放,讓外資全面參與,他的答案很直截了當,便是「我們自己的業界仍然未有準備好」。弦外之音相信是指當時內地有關業界,並未具備與外資展開競爭的條件,因此暫時不能夠對外資全面開放。這個說法,也蘊含了保護本土業界利益,不受外來弱肉強食的不公平競爭威脅,恰恰正是視民如子的任何政府應該抱持的態度。

事實上,假如內地政府當年不是抱持這個態度,則內地今天便不會出現如中金公司(03908)等以百億元資本計的大型金融投行,這些內地大型金融投行也就沒有能力來本港市場幫中資企業上市,從而一舉扭轉自九十年代初,由國際投行承辦中資企業IPO的壟斷局面了。

(積極不干預給港人帶來遺憾系列之二,未完待續)

許照中

六福金融主席兼行政總裁

作者:許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