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日韓齊爭戰 科技當災累經濟

正當市場憂慮中美科技戰升級之際,日韓近期也因二次大戰賠償問題起爭執,上周起正式挑起貿易戰。倘若這四個科技大國爭端持續,全球科技供應鏈必然受創,拖累疲憊不堪的世界經濟雪上加霜。

自上周四起,日本加強限制三項半導體原料出口至南韓,並考慮在八月將行動升級,把南韓從安全保障友好國家的「白色名單」中除名。一旦實行,從日本出口到南韓的產品過程將變得複雜且緩慢,動輒拖延九十天才放行。就此,南韓科技巨企坦言,由於技術更新速度快,原料庫存一般只夠一個月、最長不多於三個月,而南韓高度倚賴日本供貨。換言之,日本這樣做,明顯是針對南韓科技業,特別是新興螢幕技術OLED面板,它能使顯示效果更細緻,連蘋果公司也有意在明年全面使用,重要程度可想而知。

須知道南韓目前是全球最大半導體生產國,各世界品牌都倚賴其製造的零件,一旦供貨出現問題,全球科技產品更新將會受阻。值得注意的是,由於環球供應鏈分工極為精細,霎時間是不能尋找另一家供應商,因縱使產品做法一樣,但零件間的磨合總有差異,可謂是供應鏈的微妙之處,同時成為日本迫使南韓就範的「王牌」。

正當日韓不和的同時,近日有消息指,包括Alphabet、亞馬遜、微軟、戴爾,以及惠普在內的美國五大科技巨頭,均有意將部分生產線遷出中國,轉至東南亞,並且最快本月底落實,被美國媒體形容為中美「科技冷戰」新一頁。這行徑無疑是與美國總統特朗普仍可能對中國餘下逾3,000億美元進口貨品加徵關稅有關,不但反映中美貿易談判前路崎嶇,同時預示全球科技產業鏈醞釀巨變。

回看自○七年蘋果公司iPhone面世後,雖然全球經歷○八年金融海嘯,但智能手機開始普及,劃時代的產品刺激需求甚殷,每年皆掀起換機潮,加上其他智能及周邊產品魚貫登場,帶起了全球經濟,成為過去十多年復甦的主力。

目前科技大國互鬥,日韓中美各有盤算,就算最終問題表面上得到解決,受壓的一方也必定謀求強化自身的弱點,以免再因過度倚賴而被迫就範。在互信受損下,各國科技產業暗戰或明戰不能避免。由於彼此優勢難以徹底互補,絕對會影響科技產品更新速度,消費者需求必然減弱,在環環相扣下,經濟發展一定受創,尤其如今世界經濟停滯不前,極需要推出創新產品刺激需求,惟形勢告知機會甚微,前景實難看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