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美國晒冷向全部進口中國商品加徵關稅後,中國以人民幣「破七」作回敬,變相公告天下不再對達成貿易協議存期望,並着手部署應對貨幣戰爭。可牌面上,如今美國佔了上風,中國硬要挑戰美元霸權,就要冒着經濟失速,改革開放延後的風險,即使最終不是唯一輸家,但代價肯定不菲!
美國總統特朗普不顧後果,計謀開打貨幣戰早有迹可尋,包括公開否定實行逾廿年的強美元政策,近年更多次批評聯儲局收緊貨幣政策,強調不會完全排除干預美元的可能性。及至七月,聯儲局宣布停止縮表計劃,並自○八年來首次減息,無疑已為貨幣戰燃起火頭。
美國無所不用其極來打擊中國崛起的決心,路人皆見。在預示兩強相爭,全球經濟風險急速升溫下,多國央行紛紛以減息來為本國經濟保底。昨日便傳來印度、新西蘭和泰國央行齊齊減息,且減幅遠高於市場預期,正是要先落重藥對抗超級暴風的來臨。
對中國而言,在舉國債務沉重,房產泡沫之下,倣效其他央行大幅減息不無後顧之憂,故人民銀行對於減息一直謹而慎之。當前讓人民幣適度貶值,理論上有助抵銷美國關稅對經濟所造成的衝擊;惟實際上,一旦美國干預美元,全球貨幣競相貶值,將抵銷人民幣貶值對促進外貿的作用,更有機會引發新一輪走資潮,令金融市場動盪,加重中國企業的償債壓力。
另一方面,中國倡導「一帶一路」藍圖,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可如今美國已將中國列入匯率操縱國名單,若中國繼續讓人民幣貶值,只會招來一系列制裁行動,種種吸引外資的政策,只怕會事倍功半,體制改革更是舉步維艱。中國市場尚未完全開放,美其名是舉國體制有利打持久戰,但實際上卻要冒着以退為進,重回國有化老路的風險。
畢竟,美元作為國際貨幣,在這場「美元本位制」的戰爭中仍佔盡優勢。中國雖是美國的最大海外債主,但拋售美債等同自燒銀紙,背着這個「先天缺陷」來打貨幣戰,注定是蝕章。美國開打貿易戰,拖全球經濟落水,再將戰線延伸至金融貨幣領域,市場避險情緒急速升溫,到頭來資金還是一窩蜂湧入美國債市,以及傳統具保值作用的黃金。誰是眼前贏家,不言而喻。
挑戰美元地位,中國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面對咄咄逼人、霸道善變的對手,與其卑躬屈膝換來一份不可靠、不公平的協議,倒不如抱着一起落地獄的勇氣,憑着十四億人口市場和堅持改革開放的決心,換來重塑中美關係新規則的機會,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長遠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