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經濟急速放緩 悠悠萬事民為先

在中美貿易戰和本地社會動盪衝擊下,香港經濟正急速下滑,第三季勢將陷入技術性衰退。百業不景,市民能切身感受,用不着港府搬弄數字諉過於人。務實的做法是盡快平息紛爭,以集中精力防禦金融隱患,善用儲備做好惠民紓困措施,帶領全城抗逆。畢竟內地經濟亦自身難保,金融市場暴風一來,香港已無險可守!

香港經濟自去年開始放緩,今年第二季更按季出現負增長。令人沮喪的是,貿易戰進一步升級,繼五月美國向部分中國商品加徵關稅後,九月起將擴至所有進口中國貨品,而中國以人民幣貶值作回應,意味香港的貿易、物流和金融業都難有好日子過。偏偏此時社會紛爭仍不斷發酵,重擊旅遊及零售市道,無異於臨陣得重病,死多幾錢重!大量從事兩地業務的港企既要面對匯率波動,亦要面對經濟衰退風險,處境水深火熱,實在令人擔憂。

過去歷次全球經濟下滑和金融風暴,香港都有內地經濟作後盾,如《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內地旅客個人遊安排、兩地股市互聯互通等等。可如今中國已成貿易戰主角,本身的經濟處境就極為嚴峻,惠港政策自然並非排在首位,更何況內地加快對外開放金融業,意味內地金融中心與香港的競爭條件及差距將進一步收窄。對此,港府以致港人都必須有充分認知,並以全新的思維來應對挑戰。

本來,香港以國際金融中心自居,食的是「國際飯」,偏偏這些年港府不思進取,但求就手,飯來張口,凡事皆以配合內地發展為先,金融市場只管以招來內地企業上市而居功自滿。以今時今日內地經濟的規模,開拓內地商機無可厚非,但將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忽略了其他海外市場,自降身價做內地金融中心,從風險管理角度看實屬不智,策略偏頗必須得到正視和優化。

須警惕的是,回歸以來歷次金融危機災禍,例如資產價格大幅貶值、經濟收縮、失業率上升等,可能很快重現眼前。確保金融體系穩定,固然是重中之重。港府應要有所作為,除了在稅務及信貸上為企業提供支持,還須善用手上的儲備,充分利用資產價格和生產成本大降、薪金下滑,配合產業戰略,扶持本土企業提高生產力,創造就業,刺激需求,並針對弱勢社群的生活困難提供支援。

民生乃頭等大事,實不容半點怠慢。解決眼前政治紛爭,讓社會回復平靜,當為首要。可在應付經濟危機上,港府繼續沿用去年派錢派出了天怒人怨,有錢也辦不了事的作風來敷衍,只怕更多更大的亂象在後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