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科技須貼地 畫虎不成反類犬

近年內地創新科技發展迅速,其中應用在消費的創新支付方式五花八門,當中衍生安全問題,惹來近日人民銀行出手整治。事實上,創新科技除了要有便民和利潤元素支持外,還必須同時兼顧風險防範,才算是真正「貼地」。放任的追趕與無序的競爭,只怕會換來類似「大躍進」般的敗局,對於正急於求成的香港更要引以為戒!

傳統經濟失速,代之而起是新經濟的騰飛,金融機構爭相加入創科元素,藉各式各樣的補貼,務求搶佔市場份額。其中,內地創新支付方式發展迅速,但發展「快」不就等於「好」,例如內地大行其道的「條碼支付」,在激烈競爭下亂象頻生:篡改條碼騙財、附上病毒等,促使人行發布新規整治行業發展。可見,創新科技發展必須平衡,做到便民、利潤、和應用安全,才算是真正「貼地」,惠及社會經濟發展。只顧求「快」,花錢等粗豪手段來推動創科,只怕會畫虎不成,一旦出事而被推翻,反不利於產業的成長。

香港特區政府近年亦跟隨催谷創科,從競爭力角度看,大勢所趨之下亦無可厚非。不過,從內地的發展經驗可見,創科發展不能一蹴而就,並非單靠追趕全民創新支付,推動智慧城市就能迎頭而上。

事實上,以香港GDP逾九成來自服務業來看,靠推動製造業應用科技升級轉型來加快創科發展成效不大,這是現實的局限。香港的優勢,在於金融服務、飲食、醫療保健、法律等方面發展成熟和配套完善,政府可在此基礎上,藉政策施行,為初創企業發展提供有利的經營環境和支援,增加市場對創科發展的信心。最近港交所就創新板的諮詢總結,算是在支持初創企業和吸引大型創科企業來港融資上取得較大的突破。

所謂「十年樹木」,對於培養新一代的創新思維更不可缺,政府必須及早在教育下功夫,才能真正推動經濟的革新。教育事業須由政府主力承擔,不能光靠民間力量,更不能短視地尋求以「光速」達致研發科技上的成果。為此,近年社會都提倡STEM(科學、技術、工程及數學)教育,可香港有沒有足夠相關教育人才實乃疑問。如何引入國際資源作出配合,以及在其他方面作出支援,均值得深思。期望政府在推動創新產業發展上能廣納意見,及早從根本做起,若單純以內地相關發展之「快速」和「高產值」作為施政的指標,恐怕事倍功半!